第1634章 一百毫米前裝線膛炮

不得不說,戴亞新帶著一票野戰騎兵跑到無名湖泊邊上挖掘工事準備玩陣地防禦戰,不僅僅讓他自己的下屬驚訝了一把,就算是身為敵人的烏力罕也是同樣驚訝。

都說最了解你的不是你自己,也不是你的朋友親人,而是你的敵人。

對大唐陸軍,對大唐騎兵最了解自然也是他們的敵人:韃靼人。

雙方彼此敵對二十幾年,這大仗小仗都不知道打過多少了。

雖然說大多時候都是韃靼人吃虧,但是這麽多年過去了早也是讓韃靼人搞清楚了大唐陸軍的諸多情況。

戰術、裝備這、編制這些都不說了,人家韃靼人早就搞清楚了,要不然他們也不會學的這麽像,連自己的軍隊編制都是全盤唐化。

甚至對大唐陸軍裏的部分主要將領,尤其是在西域、中亞等地駐防鄰居的主要將領,他們大多也是有著相關資料的。

戴亞新這個人烏力罕也所有耳聞,根據他了解的情況來看,這個叫戴亞新的南唐將領,是一個典型的騎兵將領,騎兵出身的他也是一直在騎兵部隊裏服役,也好幾次給他們金國大軍造成了損失。

但是從來都是沒有聽說過這個戴亞新還擅長打什麽步戰。

更加沒有聽說過戴亞新打過什麽步戰。

但是今天,他就是遇上了!

如此也就是怪不得烏力罕驚訝甚至無法理解了。

不過他並不知道戴亞新自己其實也很無奈的,作為一個典型而純粹的騎兵將領,他自然也是更加願意帶領騎兵發起沖鋒,用光榮的、無畏的、兇猛的騎墻沖鋒幹掉任何敵人。

但是實力不允許啊!

就手底下的兩萬人出頭,再扣除無法沖鋒的騎炮兵、輜重、馬夫、夥夫等輔助兵力,滿打滿算他頂多也就湊出來一萬五千名騎兵左右。

這沖鋒作戰的話,贏了還好說,但是輸了就只能狼狽而逃了,而己方逃了,但是後面的那些騎炮兵和輜重兵肯定是沒法逃了。

強打風險太大,成功率太低,作為一軍主將,他自然是要考慮其中風險的。

所以他幹脆選擇了敵我雙方都不擅長的步戰當中來,試圖依賴地形、防禦工事拖住那麽幾天時間,等待援軍抵達。

這樣做的話,風險就會大幅度降低!

而且還能帶來一個額外的效果,那就是有機會前後夾擊韃靼人,把他們全部留下。

當然了,戴亞新對此也沒有保有太大的希望,人家韃靼人如果不來攻打他們第一騎兵軍,要走的話自然而已是容易的。

不過就算如此,到時候多少也應該能夠留下他們一部分人馬,他們大軍側退,總得要留下一部分人馬斷後吧。

吃掉這部分斷後的人馬,那也戰功了。

這麽一算,左右都不吃虧。

這也是為什麽戴亞新中將寧願放棄第一騎兵軍最擅長的騎戰,而是選擇了下馬步戰。

騎著馬上了小山頭,戴亞新中將已近是可以看見大量將士們正在構築工事。

三座比較高的山頭上,炮兵們正在奮力的把幾百斤重的騎兵炮搬上去,不僅僅是他們,就算是其他的騎兵們。這個時候也是過來幫忙搬炮、炮彈,構築炮兵陣地。

騎兵們的戰馬,早已經是被安置在靠近湖泊的內側,確保不會遭到敵軍炮火的打擊,同時也能夠讓第一騎兵軍在遭到不測的時候,迅速前往馬匹的聚集地上馬走人。

山腳下,同樣也是有下了馬的騎兵們正在小河西側構築陣地。

這條看似不起眼,寬只有七八米,水深不過一兩米的小河,就是成為了現成的護城河。

這種小河方平日裏,很容易就越過去,但是如果對面有持續不斷的火力打擊,那麽可就麻煩了,更何況第一騎兵軍還是直接就在岸邊修築胸墻。

同時在河邊胸墻的後方,還修築了第二道防禦工事,更後方位於半山腰的方向,還有第三道防禦工事。

戴亞新把兩萬多人集中在這裏進行死守,兵力的密度是非常高的。

前方三道防線不僅僅有士兵拿著火槍防守,同時還有隨軍的兩斤兩炮散布其中。

在更後方的山頭上,則是大量的騎兵炮正在部署,一旦部署完畢,將會居高臨下形成巨大的火力打擊網。

其中數量最多的乃是舊式的八十五毫米騎兵炮,這個騎兵炮其實也就是以前的五斤騎兵炮,只不過是這幾年軍方對火炮的分類以及編號進行統一革新,直接把以前裝備的滑膛炮也是直接按照口徑來劃分了。

騎兵的五斤騎兵炮,因口徑是八十五毫米,身管較短只有二十倍,所以也就變成了宣平十一年八十五毫米二十倍騎兵炮。

不僅僅是騎兵炮,陸軍和海軍的其他火炮大多也改了稱呼,比如陸軍現役最多,主要裝備各步兵師炮兵團的五斤野戰炮,基本都是改稱為八十五毫米野戰炮,不過身管不同,有的是二十三倍,有的是二十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