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3章 電池

在國企部裏和那些大佬們開了幾天會後,孫學坤立馬就是行動了起來,這不行動不行啊,國企部主導的第一批投資都已經是到位了,管理團隊也是給孫學坤給搭好了,就連電報機的相關專利都是幫他從皇家理工學院裏拿到了。

這一次,大唐電報公司並沒有采購購買專利授權的方式,而是直接買斷了電報的相關專利,比如說發報機、收報機、信息編碼等等。

當然了,買斷的只是整機的技術專利,其他部分專利還是只能購買授權,比如說電池這個重要零部件。

電池可不僅僅是用於電報的,而且還可以用在諸多地方,其中最為重要的應用就是展開各種電學研究。

而且這電池的專利早就授權出去了,皇室資產科下屬的九江電器公司在四年前就獲得電池的專利授權,目前也是國內僅有的三家生產電池的廠家。

目前的電池應用,一大部分是用於科學研究,因為這是科學家們比較方便、安全獲得的電力供應,至於采取其他方式直接發電,太麻煩,復雜,而且不安全。

現在嘛,電池的另外一大應用自然就是電報了。

除了九江電器公司外,國內還有其他兩家公司,其中一家乃是江南武器公司下屬的上海電氣。

只不過這家電氣公司的主要業務並不是電池,而是艦載發動機、電動機等系統,主要是為海軍的電推炮塔系統做配套,另外一家則是國企部下屬的贛州電線公司,這家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生產各類電線,不過也有電池的專利。

也就是說,雖然國內有三家企業擁有電池的專利授權,不過真正把電池當成主營業務的還是皇室資產科的九江電器公司而已。

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家電氣公司,都是剛成立的大唐電報公司的主要供應商。

沒辦法,國內的專業電氣公司就這麽三家而已,可找不到第四家了。

大唐電報公司如果想要架設電報線路的話,其實還遠遠不夠,他必須找到更多的供應商,或者幹脆自建零配件工廠。

畢竟皇家理工學院那邊搞出的電報機只是一個試驗產品而已,成本基本不考慮,量產也不考慮,但是大唐電報公司卻是不能這樣啊,他必須考慮到大規模生產的成本。

孫學坤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到各個地方,尋找合格的供應商,比如說電線,目前只有贛州電線公司幹這個,小小一家公司的產量可不夠,而且為了控制成本,同時也是為了分擔風向,必須要有更多的供應商。

而一些比較關鍵的技術,又或者是比較特殊的,孫學坤則是準備自建,直接收購現成,有廠房,有設備,有工人的工廠自行生產。

除了這些生產和技術上的準備外,孫學坤也是愁著該如何確定第一條電報線的選擇。

電報線路不是可以隨便選的,因為目前的電報設備生產成本高,維護成本更高,所以這也就意味著單單依靠官方收發報的話,那麽就太虧了。

官方根本就無法承擔這麽大的行政支出。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和當年的驛站體系一樣,進行商業化,通過收費寄信寄物以分攤成本。

而帝國的驛站體系進行改革之後,成效是明顯的,這麽多年來基本不需要帝國進行專門的補貼支出,它自己就能造血,然後向全球擴張。

改革之後的郵遞司,在本土各地以及海外領地擁有完善的郵遞網絡以及大量的工作人員,火車、輪船、馬車、馬匹等等。

如果單純以規模資產來說的話,其實郵遞司是一個規模非常龐大的公司。

只是,郵遞司不是商業公司,從始至終都是一個官方機構,只是其民間業務采取商業化運營而已。

孫學坤覺得,這電報公司雖然核心使命是快速傳遞行政公文,唯一大唐統一,但是也可以劃出一部分資源進行商業化運營,收費拍發接受電報。

除此之外,他還得和郵遞司進行合作。

因為發電報的時候,人們可以直接去電報局裏,但是收電報的話,當地的電報局收到的電報後,是需要送過去的,不然他也不知道。

這個時候,就可以用當地的郵遞系統,把電文當成信件進行郵寄,就和報紙的投遞一樣。

大唐電報公司找上門去,要和郵遞司進行合作,郵遞司自然是不會,也不可能拒絕的。

畢竟這也是生意,可以給他們帶來利潤的。

當確定了電報會進行商業運營後,首條電報線路的選擇就很重要了,必須是有充分的通訊需求的地方才行。

而當代帝國,什麽地方最符合這種條件?

自然是金陵和上海!

所以毫無疑問,第一條電報線將會是在金陵城和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