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4章 陳立夫面聖述職(第2/3頁)

對於上海的景象,他更多的是通過報告以及旁人的口述來了解。

此時陳立夫道:“啟稟陛下,這些年上海的發展很快,很好,不說和十年前相比,就算是臣上個月去上海視察的時候,也是覺得上海在這兩年前變化很大!”

“哦,是嗎,又有了什麽新的變化?”李軒對上海的變化,還是很關心的。

陳立夫道:“臣上月去上海,主持了吳淞江上的第三座大橋,北岸大橋的通車儀式,這個北岸大橋是臣在松江府知府任上開始的,歷盡了三年施工,在今年才完工,這座北岸大橋,也是上海的第一座鋼筋水泥大橋,設計標準高,施工標準也高!”

“臣記得當年第一次去上海的時候,吳淞江上只有一座簡陋的木橋,後來為了開發北岸,這才有了吳淞江大橋,然後隨著北岸和上海城區的交通日漸繁忙,又是修了吳淞江第二大橋,不過這依舊是無法滿足繁忙的交通聯系,這才有了北岸大橋。”

“這個北岸大橋,橋梁的長度和寬度以及承重能力,都是遠遠超過了早年的吳淞江大橋,如今已經是成為了上海城區聯系北岸的重要通道!”

陳立夫從北岸大橋說起,然後逐漸鋪開,說了上海這些年的發展。

他說如今上海的城市軌道馬車交通已經是全面鋪開,從華亭開發區可以一路座軌道馬車到北岸開發區,而所需的車費也是極為低廉。

目前上海的城市交通運輸,尤其是人們的日常出行,已經是由軌道馬車所承擔,無數的軌道馬車,每天運輸著數以萬計的人前往城內各地。

陳立夫說的上海,在李軒聽來,已經是很有一種後世近代上海的感覺了,甚至還是超過了。

除了因為技術的限制,尤其是電氣化技術的限制,現在的上海還沒有什麽有軌電車,也沒有電燈,更沒有電梯,所以樓房普遍還無法修的太高,一般都是兩三層為主,偶爾有七八層的高樓,但是再高的就沒有了,因為沒有電梯的情況下,樓層再高的話就很不方便人們上下出行了。

陳立夫口中的上海,讓李軒也是有了想去看一看的興趣!

“看來這些年上海的發展還是不錯的,有機會的話,得去看一看!”

聽到李軒這話,陳立夫就是道:“倘若陛下能夠駕臨上海,實乃是上海乃至整個松江百姓的福分!”

恩,同樣也是他陳立夫等一票上海出身的官員們的福分,上海發展的好,還讓陛下所看到了,他們這些曾經在上海任職過,並為上海發展做出了貢獻的臣子們,其仕途自然也就更加順暢了。

不過李軒也知道,自己身份特殊,哪能說走就走啊,今天雖然有些心思,不過卻也是不再說起這個,而是繼續問起了陳立夫關於上海,關於松江府乃至整個江南的事。

雖然其中很多事他都是通過報告中知道了,但是畢竟還是沒有親自聽陳立夫自己說了解的更加直觀。

聊完上海,聊完江南,這話題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引申到了廣東那邊!

畢竟誰都知道,李軒招陳立夫返京述職,就是為了廣東的。

對此,陳立夫也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說了出來。

雖然其中大部分在李軒聽來都是屬於老生常談的東西,比如說加大對廣東地區的農業開發,不僅僅是珠三角地區,同樣還有廣東的其他區域,不管是粵東還是粵西還是粵北,農業的開發目前都還是比較落後的,需要及時的跟進。

而珠三角地區,更準確的說是廣州城區以及周邊的佛山等地,則是應該把精力進一步集中在發展工商業上,尤其是制造業上。

在發展工業上,廣州可是有著極大的地理優勢的,依托珠江流域,能夠輻射整個兩廣區域,同時依靠海運,其產品能夠運輸到閩浙以及其他區域,而海外貿易就更不用說了。

距離南洋這麽近的廣東,在海外貿易上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這一點是上海都是比不了的。

這些年來,大唐帝國的出口之中,廣東的出口量是占據了極大的比重的,廣州港裏停泊的遠洋商船,比上海那邊還要多呢。

盡管國內的一百多家有海外貿易許可證的遠洋貿易公司,過半的公司總部都是設立在上海,但實際上廣州才是更多的貿易公司的大本營所在。

之所以把公司總部設立在上海,更多的還是出於金融以及人才引進等目的。

最近一年,受到大唐帝國和葡萄牙人之間的戰爭影響,廣東那邊的海外貿易也是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對此,陳立夫提出的解決方案並不是刻意的擴大內需,因為在國內市場上競爭力,廣州和上海那邊還是沒法比。

陳立夫提出的解決方案比較有意思,那就是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