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2章 你們海軍就是這麽不要臉的?

近衛軍要在國內的幾個戰略重鎮駐軍,現有兵力肯定是不夠的,所以得擴軍,不過擴軍這個簡單,經費到位什麽時候擴軍都可以,一切按部就班來就行了。

近衛軍在擴軍,而這並不是為了對外征戰,而是因為帝國的對外戰略導致陸軍大擴軍,迫使近衛軍為了保持戰略平衡,也是跟著擴軍。

這不得不說,也算是大唐帝國內部的一個內耗了,而且還是李軒故意搞出來的內耗。

但是這種內部的牽制卻又是一個大國所必須的!

一個大國裏沒有各種派系或鬥爭,那簡直是無法想象的,甚至是不正常的,相反,有派系,有鬥爭,這才是正常的,而且是能讓人感覺到安心的。

如果大唐帝國裏的臣子們相互沒有鬥爭,那麽李軒就得擔心他們密謀準備推翻自己了。

為了維持國內軍力的平衡,近衛軍要擴軍,但是擴軍是要錢的,所以宣平二十二年的財政支出預算裏,近衛軍的軍費就是多了不少,這讓原本就為軍費而爭吵的陸軍和海軍嗅到了危險的感覺。

然後一個個就是相繼跑到了李軒面前哭訴,說陸軍困難,海軍更困難,軍中將士都吃不飽飯了之類的,生怕哭的晚了,這錢都被內閣那邊拿走了。

要知道,內閣那邊可是在搞什麽交通戰略呢,而且還搞出了什麽火車、輪船補貼方案,以刺激國內的火車、輪船的快速發展,一個個都是天天哭著喊著要提高明年的經費。

而大唐帝國的財政支出預算,永遠都是不夠用的,甭管這一年的財政支出預算有多少,但是到最後各部門匯總上來的支出預算,總是會超支。

因為大唐帝國花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哪怕是沒花錢的地方,那些大臣們為了爭奪經費,也會搞出一大堆需要花錢的計劃來。

這種情況下,這財政收入不管多少,那都是永遠不夠花的。

不過呢,李軒也是知道下頭的臣子們經常有事沒事就哭窮騙經費,所以該給的給,不該給的他從來也不給。

這些年,李軒就是控制著各部的經費,然後用財政收入的結余償還了龐大的國債,好不容易才在去年把國債徹底還完呢。

這不用償還國債了後,財政情況也是寬松了不少,畢竟過去這些年裏,基本上每年償還國債的本金和利息加起來都是從超過千萬了,統一初期為了發展軍備和基礎建設,加上當時國債的信譽度也不行,沒什麽人買,為了吸引人們購買國債,當時發行國債的時候搞的比較狠,數額大,利息高。

統一初期,為了籌集資金發行的部分五年期國債,年息甚至能夠達到百分之二十以上,基本上五年後就是雙倍奉還!

早期國債的利息太高,也是導致後續大唐財政不堪重負,不得不發行新債來償還舊債,並每年都支付高昂的利息。

這前後不過十幾年,大唐財政支出的國債總利息,實際上已經是超過了國債總本金的數額了。

從立國初期開始到宣平二十年,大唐財政一共發行各種類型的國債約八千萬元,宣平二十年後沒有繼續發行國債。

而這些累計八千萬元的國債,所產生的總利息已經是超過了一億元!

每年償還國債的利息和本金,都是讓財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如果不是因為國債而導致財政背負了沉重的報復,李軒也是不會在過去十幾年裏,不管怎麽樣,也是咬緊牙關堅持每年償還國債的本金和利息,同時也是盡可能的不借國債了。

幸運的是,得益於帝國的工商業發展迅速,農業恢復良好,這財政收入越來越高,在宣平二十一年的時候,財政收入已經是突破了一億九千萬元。

而不出意外的話,明年,也就是宣平二十二年,財政收入突破兩億大關不是問題!

在財政收入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才是能夠在初步滿足國內發展需求的情況下,持續償還國債,如今總算把累計超過八千萬的國債本金以及超過億元的國債利息給還完了。

還完國債後,李軒才是覺得帝國的財政狀況好轉了不少,這樣也能夠做其他一些事情了,畢竟還完了國債,每年至少能夠騰出來上千萬資金呢。

然而即便是錢多了一些,但是那些臣子們也都是知道現在錢多了,一個個都是獅子大開口的,這也要錢,那也要錢。

而李軒的辦法一向來都是把骨頭扔出去,讓他們狗咬狗,自己穩坐釣魚台!

這,也是每年預算支出會議上,內閣和軍方,內閣各部,陸海軍之間等幾乎所有機構,都是為了經費而進行激烈爭吵的原因。

如果說李軒直接定下了財政支出預算分配的方案,那麽大家也就不用吵了,不管多少,用著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