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南林堡失陷

作為河套戰略最為重要的一環,河套防線的建設也是第九軍上下,乃至陸軍最為關注的重點。

河套防線,乃是從大同府治下的右衛縣出發,途徑前明玉林衛舊址、鎮虜衛舊址、赤兒山、雲內、君子津,最後抵達東勝城。

整體走向並不是筆直的一條直線,整體雖然向西,不過是先向西北,然後略微偏向西南,然後再略微偏向西北,前半段大體沿著渾河,中部則是直插黃河,抵達黃河後再沿著黃河前往東勝城。

沿著這麽一條線,大唐陸軍在過去的幾個月裏,先後修築了十四座大小不一的城池,其中最為重要的城池自然是最西端的東勝城。

其次則是玉林城、鎮虜城這兩座比較重要的城池了。

這三座城池,基本都是重兵駐防,東勝城不用說了,規模比較龐大,而玉林城和鎮虜城也是比較重要,雖然說時間有限,重建的城池規模不大,但是駐軍卻是不少,基本都是保持了三千人以上的駐軍。

這幾個城池地處險要,乃是河套防線的重要據點,大唐陸軍自然也是嚴防死守,韃靼人如果有把握打下來,他們之前就打了,但是人家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強行攻打這種重兵駐防的城池非常困難,所以他們截斷補給線的時候,往往都是選擇向那些地理位置也比較重要,但是卻沒有重兵把守的城池。

很不巧,南林堡就是屬於這樣的城池。

南林堡剛好位於玉林城的西邊,鎮虜城的東邊,兩城之間,而且地形雖然不說多麽險要,但修城的時候也是特地選擇了一片峽谷地帶。

只要能夠攻克這裏,就足以切斷玉林和鎮虜城之間的聯系,切斷兩城的聯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徹底的切斷這一整條補給線。

要切斷補給線,並不是非得要攻克玉林城、鎮虜城這樣的重要城池才可以的,這一百多公裏長的河套防線,隨便切斷某一個點,就能夠把這條防線給攔腰而斷。

大唐陸軍也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也是開辟其他的補給線,尤其是最為重要的黃河補給線,用來給深入草原的部隊進行補給。

不過黃河冬天會冰凍,注定就無法太過依賴河運,所以他們又是打算從其他地方開辟補給線,但是有些地方山路南行,很難通過陸運進行大規模的補給,尤其是目前大唐陸軍大規模使用的四輪馬車,對道路條件的要求比較大。

因此,從右衛縣再到玉林城,然後到鎮虜城再到東勝城的這一條道路平坦的陸運補給線,依舊是不可獲取的補給線。

要不然,雙方也不會圍繞著這一條補給線進行好幾個月的反復爭奪了。

大城打不了,韃靼人就選擇打小城,按照道理來說,十四座城池裏,除了東勝城、玉林城、鎮虜城是屬於大城之外,其他的十一座城池都差不多,大多都是選擇在具備一定防禦能力的要沖之地建築,規模也都差不多。

但是偏偏南林堡就非常的倒黴,每一次韃靼人想要大規模截斷補給線的時候,都是會打這座城池,他們自然是不知道,第一次打這裏,那純粹是因為巧合,至於第二次乃至連續四次都選擇這裏,那是因為來攻打的次數多了,對附近地形非常熟悉,甚至對南林成的內部結構和設施都是相當的了解,打起來風險、把握大。

如果是換了其他地方,這人生地不熟的,誰知道會不會打著打著就中埋伏了。

軍事行動嘛,在利益都差不多的情況下,自然是優先考慮把握大的,風險小的。

南林堡作為大多時候都是韃靼的優先進攻目標,每一次來攻打的韃靼人都很上心,來的兵力少則五六千,多則上萬,至於少於五六千兵力的話,韃靼人也知道打不下,所以從來就沒有派這麽少兵力來過。

面對每一次都是韃靼人的重兵進攻,南林堡能夠守住才見鬼了。

這被攻克了後反攻,然後又被攻克,又反攻,這都來來回回三次了,這樣的反復爭奪戰鬥,導致雙方死傷慘重無比是很正常的事。

上頭對此地也是越來越重視,持續向此地增兵,到目前為止,南林堡的駐軍倒是有了一千五百人,在曬外十四城裏,算得上是常駐兵力僅次於東勝城、玉林城、鎮虜城三城的城池了。

而且他們還有九門火炮助陣,手榴彈什麽的更是一大堆,防守力量比以往的三次防守作戰的時候都要強悍。

按照潘德嶽自己的估計,憑借著手底下的這一千五百人的兵力,再加上九門火炮和大量的手榴彈,防守作戰的時候,至少可以抵抗萬人韃靼人的進攻半十天半個月的,打的好一些,甚至能夠擋住一萬五千人的進攻呢。

十天半個月足有友軍來救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