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5章 格德斯覲見記

宣平四年四月中旬,大唐王朝的最新一刻會試落下帷幕,這一次中試的舉子有進士科三百二十人,博士科一百二十人,總數四百四十人。

而從這兩者的人數對比也是可以看的出來,大唐王朝正在逐步加大博士科的錄取人數,從一開始的十人,再到八十人,然後到現在的一百二十人。

假以時日,博士科的錄取人數達到進士科的水平是極有可能的。

同時這一次中舉士子的水平,也是遠遠超過了以往的兩次科舉!

這是因為前兩次科舉的時候,大唐王朝還算不上多麽的強大,士子們對大唐王朝是否能夠存活下去還抱有極大的懷疑,當時來參加科舉的,其實很多都是低端人品的士子,很多以往只是秀才水準的學子只要來參加科舉,那麽就能夠輕易的獲得一個舉人的頭銜,然後參加會試。

同時,也是因為剛推廣算學、物理、化學等學科,學子們當時是剛接觸,所以水平自然是高不到那裏去。

從這樣的學子裏選拔的人才,自然是也是高不到那裏去。

但是兩年後的今天,大唐王朝已經是用攻克衡陽、長沙、九江、武昌,證明了自身的實力,再加上大唐王朝雖然也是幹出了不少侵害地主士紳利益的事情,比如說被地主階層深痛惡覺的士紳一體納稅,攤丁入畝等制度。

但是大唐王朝雖然在這些事情上和地主對著幹,但是另外一方面,卻是依舊歡迎乃至安撫讀書人這個群體,而且還開設了科舉,這就讓讀書人在大唐王朝看到了希望。

一種繼續保持榮華富貴的希望!

再加上大唐王朝連戰連勝,不少人都是懷疑,這明王朝恐怕是挺不住了,現在加入大唐王朝正是幹一場大事業的時候,所以才會有這麽多前明舉人來報考並參加大唐科舉。

此外,經過兩年多的持續推廣,物理、化學、算學等理科已經是比較普及了,雖然整體水平已經不高,但是至少比前兩年好得多。

這種情況下,也就導致了宣平四年所錄取的士子,水平要比前兩年高了不少。

其中也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不管是進士科還是博士科裏所錄取的士子,有相當多一部分都是國子監裏的學生。

本科一共有兩百多國子監裏的學生參加會試,而被錄取著有一百八十余人,這個比例可是相當的高!

畢竟現在會試裏的考題,實際上就是依照國子監裏的課程而設置的,而這一科的會試難度實際上和國子監本年度的畢業考試相當,基本上只要能夠通過國子監的畢業考試,那麽基本上也就能夠通過會試的考試。

如此也就是導致了,國子監已經是成為了新科進士的搖籃,很多落試的士子們都是想要報考進入國子監,然後學上一兩年後再去參加會試。

這一次科舉成功後,又是為大唐王朝補充了四百多名潛在的中高級官員,不過李軒對此卻是依舊不滿意!

偌大的一個大唐王朝,需要的官員可是多了去,而且在大唐王朝裏,也不僅僅是只有縣令以上的官員才是官員啊,哪怕是普通的科員,那也是有著從九品的官銜,也是屬於官員。

而大量七品以下的官員,這才是目前大唐王朝官場急需解決的人才缺口。

前兩年,解決低級官員的缺口是通過直接招募秀才、舉人為官以及前明的官吏留任為主。

前明官吏留任這先不說,但是直接招募秀才和舉人為官,這個措施並不太理想,因為但凡是有點理想,同時也想要投身大唐王朝的士子,人家都直接奔著會試去了,根本就不願意直接以秀才、舉人的功名為官,認為這樣的從官之路根本就不是正途,以後很難獲得升遷,而且當官以後有了正式的官身,就無法再去參加會試了。

此外也有一個影響就是,這些舉人們直接去當官的話,一般起點都很低,而這樣所獲得的官場地位,甚至都無法匹配他們原有的社會地位。

要知道,一個舉人在古代,社會地位可是相當高的,在地方上妥妥的士紳階層,你讓他們去當一個小科員或者是府縣裏的小科長,他們可不願意幹。

最後李軒為了打消他們後顧之憂,頒下了一道聖旨,直接以秀才、舉人身份入仕的士子,依舊保留參加科舉的權力,只要他願意,隨時都可以參加科舉。

至於社會地位問題,這個就比較難辦了,這些舉人自然是不可能一開始進去就給太高的官職,要不然的話,你讓那些參加會試才考上進士、博士的人情何以堪啊。

但是李軒卻是命令昭告天下,不管是秀才還是舉人又或者是進士、博士,皆可擔任任何官職,只要你有能力。

李軒也是知道,這樣是治標不治本,真正要解決這樣的麻煩,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把進士、博士的頭銜泛濫化,然後變成一種學歷性質的頭銜,再開設大範圍國考之類的考試,大家都是從頭做起,這樣的話就不會出現諸多的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