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0章 陸海之爭

以大唐王朝目前的造艦能力,或者說以目前大唐控制下的沿海民間船廠造成實力,造個一兩百噸的船只沒有問題,勉勉強強造個四五百噸的船只也還行,至於再大,那就非常困難了,這不僅僅受限於造艦技術的限制,更受限於船廠實力。

所以大唐的第一款遠洋戰艦,其噸位也不會很大,頂天了就是五百噸,而為了保險起見,其實應當是三百噸以下更適合一些。

因為根據計劃,第一款戰艦具有極大的試驗性質,因為李軒對戰艦的要求極高,對設計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作戰而生!

什麽既能作戰又能帶上大量貨物的船型通通都得滾蛋!

戰艦的所有設計都為了作戰,這是大唐海軍後續所有戰艦設計都應該遵循的前提!

而很明顯,李軒的要求是福船等傳統中式船只以及目前在南洋地區活動的洋人的武裝商船其實都是達不到要求的。

為此,海軍司艦政部的工匠們轉行來的戰艦設計師和部分海軍文職軍官們琢磨了好幾個月,最終是提出了兩個方案候選。

第一個方案,就是建造排水量達到五百噸,擁有三十門火炮以上的三等巡洋艦,注重航速以及適航性。

第二個方案,則是建造排水量三百噸,擁有二十門火炮的三等護衛艦,試圖在比較小的噸位下,實現火力和航速、適航性的平衡。

第一種方案,建造的風險比較高,因為大唐王朝麾下的工部造船廠是沒這個能力建造的,只能靠廣州那邊的民間造船廠建造,而且能不能建成也是很難說。

第二種方案,其實就是保守方案,三百噸的船體,雖然說工部的造船廠依舊造不出來,但是廣東地區的很多民間私人造船廠都是有這個技術能力的。

最後是李軒親自拍板,選第二種方案,這樣步子邁得小一些,不容易扯著蛋,而且第一艘船是試驗船只,造小一點容易控制風險。

等第二種方案的三等護衛艦建造成功後,就可以利用成熟經驗建造五百噸的三等巡洋艦了。

護衛艦和巡洋艦都有設計方案,不過戰列艦的設計方案卻是沒有,因為這種船只太大了,遠遠超過了目前大唐王朝的造艦能力。

不過作為代替品,淺海炮艦卻是可以造幾艘的,和三等護衛艦同樣是三百噸的船體,淺海炮艦卻是準備塞進去三十門火炮,火力堪比三等巡洋艦,而防禦力更是超過了三等巡洋艦。

就是適航性差到極點,出遠海航行的話,可是抗不了深海裏的大風大浪,搞不好會沉沒的。

而內河炮艦就簡單了,原來的威龍級炮艦繼續建造就是了。

當然了,這種軍艦的建造是以後的事了,現在要提升大唐海軍的實力,最快捷的途徑還是直接利用現成的民船船體加以簡單的改裝,犧牲裝貨的能力裝載更多的火炮,改裝為軍用的武裝商船。

而這個改裝計劃,是準備要改裝五艘二等武裝商船,十艘三等武裝商船,二十艘以上的四等武裝商船的。

至於船體那裏來,廣州那邊多的是,廣州作為一個傳統的海貿口岸,可是常年有著大量海船來往的。

單單是戰力無雙的大唐稅務稽查隊,就是在廣州那邊抄沒了十艘以上的海船,都是百噸以上的商船!

剩下的一些,自然是不能直接抄沒了,那樣吃相太難看,大唐王朝是一個正規的王朝,已經不是土匪了!

這要用民船改裝,自然是會拿出真金白銀購置民船的船體,然後加以改裝的,最好就是那些還沒有完工的船體就更適合了。

這一次的禦前海軍會議,開會的時間不過只有兩個多小時而已,但是說的東西卻是極多,而且很多說的都是非常重要的事。

不過這依舊不是包義奮上校所關注的重點,他真正關注的重點乃是海軍體制的改革!

禦前海軍戰略會議結束後,第三天李軒正式頒發聖旨,宣告了大唐王朝的海陸徹底分家,將嫡屬於樞密院的海軍司獨立出來,設立大唐海軍統帥部,並規定海軍統帥部為皇帝直轄,皇帝為海軍最高統帥,擁有對海軍的無上權力。

獨立出來的海軍統帥部下屬設立海軍軍令部、海軍參謀部、海軍後勤部、海軍艦政部等部門。

同時把內閣的兵部一分為二,設立陸軍部以及海軍部,分別負責陸海軍的支援工作。

除了海軍高層機構的變化,李軒還對艦隊編制進行了改動,旨在籌建兩支艦隊,分別是負責整個珠江流域等內河作戰的珠江艦隊,負責遠洋作戰的南洋艦隊!

當然了,李軒這一系列對海軍的體制,改革,實際上也是影響到了陸軍方面,海陸軍徹底分家之後,李軒也是對樞密院進行了一定的改變,詳細的機構不變,但是稱呼卻是變了,樞密院下屬各司,大多升格為部,比如作戰司改稱作戰部、軍械司改稱軍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