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0章 潯州院試

黃志遠仔細看過布告後,知道這一次的偽唐登極恩科因為時間緊張,縣試、府試、院試是合並到一起舉行,並由禮部派出的督學官直接主持考試,考中即授生員功名。

新科生員以及前明生員皆可參加省鄉試,中者授舉人。

新科舉人、前明舉人者可參加會試,中者即為貢士,貢士參加殿試,中者為進士。

流程幾乎和傳統科舉一樣,唯一的區別就是縣、府、院試因為時間緊張而合並了,不過這是因為時間緊張,很多人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傳統科舉的四大考試其實是院試、鄉試、會試、殿試,而府試和縣試其實只是一個初步帥選的過程而已,因為只有通過了院試,才能夠獲得生員功名,成為一個秀才,從此邁入正是的士子階層,見官不跪,並且可以免除徭役等。

而大唐王朝的這一點登極恩科,因為時間匆忙,所以不僅僅是把縣試、府試以及院試合並到了一起,而且院試和鄉試的舉辦時間是連接的。

即便是會試,和鄉試的間隔時間也是非常短暫的,所以說如果要參加這一次的登極恩科的話,其實時間是非常緊湊的。

其次,這考試內容也和傳統科舉有些不太一樣,雖然依舊是按照八股文章的格式來,但是重點又有所新的變化,第一天考四書五經,第二天考策論、史論,第三天則是考算學、雜學。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天所考的算學乃是必考的,而雜學的話則是選考,考官會出最基本的天文地理、物理化學機械等考題,考生可隨意選題答題,並且注明,只要答中一條即可。

同時策論以及史論這兩場,也是不要求以嚴格的八股文章格式答題,不限格式盡可暢所欲言,但是必須言之有物,否則就是零蛋。

這種科舉模式上的變化,也是李軒對傳統科舉的變革所進行的一次探索,徹底廢除科舉自然是不行的,事實證明了,中國人離不開科舉。

不管是古代的傳統科舉還是後世人的國考,其實本質是一樣的,說好聽一點是為國選材,說的直白一些則是拉攏社會最精英的群體,讓他們成為統治階層的一員,避免這些精英認識流落在外,有事沒事就想著造反。

所以科舉是必須的,不管是以傳統科舉的名義還是以選拔公務員的名義。

但是科舉的內容卻是可以慢慢變化的,四書五經這東西一時半會自然是不能廢除的,不但不能廢除,而且還得繼續作為最主要的科目,但是卻是可以加入史論、策論以及算學等相關考題。

這樣就代表著,考生不就僅僅要精通四書五經,能夠寫一手漂亮的八股文章,同時還得具備淵博的學識,這個淵博可不是指算學、物理化學這些,實際上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的是策論和史論,這種題目可是下需要考生學識淵博,並且具有極大的政治智慧才能夠回答的出來的。

只要這兩場考得好的話,那麽至少在理論上,這個考生就已經是具備了當官的基本素質。

科舉內容的些許變化其實也沒有引起黃志遠的太的感覺,畢竟大唐是新朝嗎,科舉內容有所變化是應當的,真正讓他感到驚訝,並且讓他走入大唐官府衙門的卻是,布告上說,但凡是中試的士子,皆可當場授官。

而且是白紙黑字寫著,國朝心裏,急需英才,登極恩科中試者一律從優封賞:新科生員即授正八品實官,新科舉人授正七品官身,新科進士裏的一甲授進士及第,授從五品官身,二甲賜進士出身,授正六品官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授從六品官身。

進士授官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新科的生員以及舉人都是直接授官,這一點卻是出乎了很多人的預料之外。

而這個措施,實際上對於大唐王朝而言並不算什麽,因為現在大唐王朝是真的求賢若渴,別說是正式讀書人了,就算是認得字的人過來,都是可以直接進入官場,成為一名科員。

雖然說如今的大唐王朝已經走入正軌,沒有隨便來一個秀才就能夠擔任五品郎中這種事了,但是如果有前明的秀才如果主動來投效,最次也是從八品的官位,而從八品,在大唐王朝的官制裏,目前基本是和縣衙門下屬的各科科長相對應。

如果是前明的舉人來投,不出什麽意外的話,基本都是授予從七品的官身起步,被授予縣令的也有好幾個。

至於進士,很不好意思,暫時沒有一個進士主動來投,明王朝裏進士出身的降官倒是有不少,而這些降官們投誠後,自然也是步步高升,基本上都能夠在原職務上上升一個台階,出任知府的都有好幾個了。

而如果是考取了大唐王朝的新科生員,哪怕是你後續沒考上舉人,但是依舊能夠獲得正八品的官身,你得知道,大唐王朝裏的縣丞,也才正八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