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6章 要不打一炮試試?

李軒他們一直都關注著河對岸明軍的動向,兵力有沒有增加,有沒有減少,制作了多少木筏等信息都是他們極力去了解的。

而大唐新軍派往河對岸潛伏的十多個探子一直都待在河對岸,埋伏起來幾乎是二十四小時盯著明軍的動向。

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對面的明軍是鐵了心要在瀾江渡口過河了,因為根本就沒有看到他們派遣大量人馬朝著上下遊而去。

李軒猜測是因為明軍自身也知道,上下遊百裏之內,也就只有瀾江渡口這裏最適合渡江了,其他的地方雖然也可以找到一些適合渡江的地方,但是地形卻是不一定適合三千多人同一時間內渡江。

至於說找個偏僻地方花上一兩天時間偷偷渡江,大唐新軍又不傻,明軍主力朝著上遊或者下遊去了,他們肯定會跟蹤明軍的蹤跡啊,到時候河對岸的大唐新軍也會做出相對應的部署。

再者,到其他地方渡江,同樣需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來制作木筏,要不然的話三千人難不成還能遊過去不成?

畢竟瀾江並不適合通航,除了有限的幾個渡口有著一些小船外,絕大部分河段都是沒有船只的,他們沒有現成的大量船只可供渡江的情況下,只能是依賴木筏渡江。

而上述,這些都是李軒自己的猜想,而對岸的明軍的所作所為也是證實了李軒的猜想是正確的。

河對岸的明軍一直都沒有去其他地方渡江的打算,而是一心就地制作木筏。

與此同時,大唐新軍的後方也是沒有出現其他搗亂的明軍了。

他們在後來問過了曾子松以及其他明軍俘虜後,發現曾子松他們雖然也是從河對岸過來的,但是他們卻不是和府城內的明軍同屬一軍,這一百多人實際上是曾子松的私兵。

曾子松身為曾子文的弟弟,在曾子文‘殉國’後,就是按照父死子上,兄死弟上的傳統接替曾子文從了軍。

不過因為曾子文是因為輕敵冒進這才戰死的,因此朝廷那邊並沒有讓曾子松襲千戶職務,只是給了百戶。

而他所率領的百多士兵,只有數十人是配屬的正規軍士兵,剩下的數十人都是他私底下招募而來的‘家丁’,招募這些家丁所付出的代價也廉價的很,就是給飯吃而已,和大唐新軍招募士兵的條件差不多。

而事實證明,吃飽飯對於那些貧民來說吸引力比想象中的更大,至少曾子松就是輕松招募到了數十人,最後拉出來了一支一百多人的軍隊。

他一直都在老家練兵,等待著機會襲擊大唐新軍,為兄長曾子文‘報仇雪恨’。

而不久府城明軍大舉來襲的消息傳到曾子松耳中後,他是覺得報仇機會終於是來了,帶了一百多人一路西進,但是他卻是沒有去和府城明軍的主力匯合,而是自行挑選了一個渡口偷偷摸摸的渡江。

當時李軒他們的注意力都被從府城過來的三千明軍給吸引了,根本就沒注意到有一股百來人的明軍偷偷摸摸從其他渡口過了江。

過江後,曾子松就開始尋找機會襲擊大唐新軍的後勤線,打算先襲擊大唐新軍的後勤線減輕府城明軍渡江時的壓力。

不過更重要的目的還是想著等府城的明軍主力渡江的時候就來一個前後夾擊,徹底把偽唐賊軍擊潰。

可惜的是,他剛過江沒蹦跶幾天呢,就被郝柏年率軍剿滅了。

曾子松所部的一連串行動,也是引來了李軒等大唐核心高層的重視,早在好幾天之前就已經是往上遊或者下遊其他幾個適合渡江的地點派遣了探子進行監視。

監視是否有大規模明軍偷偷渡江而已,都不用多少人,一個地方放上兩三個人就足夠了。

不過,除了曾子松之外,卻是沒有發現有其他明軍選擇其他小渡口過河。

如此也是讓李軒心中稍安,能夠把所有心思都放在練兵備戰上,他不僅僅是練兵,而且還讓人在江邊設置了諸多障礙,用以阻礙明軍的登陸。

此外他還指揮士兵們沿著江邊修築了一條臨時的土壘胸墻,這條胸墻面面向江對岸的那邊,足足有兩米高,但是面向陸地方向,卻是只有一米多點,這是因為胸墻的後面還有著一塊半米高可以站人的地方。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道胸墻已經是類似城墻了,但是因為時間緊迫,加上河灘的長度太大,他也不可能讓士兵們在這片廣闊的河灘都修起一到厚實的城墻來,只能是用土壘的臨時胸墻頂替一下。

不過即便是簡單的土壘胸墻,但是在防禦作戰的時候,也能夠發揮極大的作用的。

在胸墻的正中間略微靠後的地方,還修築了一個很顯眼的高台,這高台同樣是有著土壘的胸墻作為阻攔,但是讓人覺得奇怪的是,這道胸墻竟然還有和城垛一樣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