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3章 斯德爾摩綜合征

自從陳屠夫帶著人出去攔截馮家莊的人後,黃竹山下又是恢復了以往的平靜。

男耕女織,雞鳴狗吠,一副寧靜世外桃源的景象。

任憑誰看了這樣的黃竹山,都是不太可能猜測得到這裏就是方圓百裏內大名鼎鼎,甚至引起了官府注意,正準備集結兵力進山圍剿的‘大唐王朝’。

事實上也的確是這樣,在不外出劫掠打仗的時候,黃竹山的這群土匪實際上和普通的村寨並沒什麽區別。

唯一能夠看出來黃竹山和普通村寨不同的就是,在黃竹山腳下的一大片泥土空地上,這段時間天天都有至少上百人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操練。

早在多天以前,大唐常備軍就已經是完成了編制上的改變,把原先的三百多個青壯分配為九個隊,每隊的人數都是標準的三十六人。

只是合格的重甲刀盾兵、弓箭手這兩個兵種的人手實際上並不能滿足編制的要求,為了湊足人數,還額外挑選出來一部分新手。

比如說兩個弓箭手隊,按照編制是需要每隊三十六人,一共七十二人,但是黃竹山上下能夠找出來的弓箭手一共也就五十多人,而且實際上這五十多人的水平也是摻差不齊。

為了補足人數,是從青壯裏挑選了大約二十人進行弓箭手的訓練,李軒等大唐王朝的高層自然是不會指望這些新手能夠在短短一兩個月內就成功一個合格的弓箭手,他們只需要這些新手能夠在兩個月後彎弓搭箭,順利的把箭射出去就行了。

畢竟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讓弓箭手的訓練所需要的時間太長,而且對身體素質的要求也相當高,這沒有兩三年時間,根本不可能訓練出來一個合格的弓箭手,如果是精銳弓箭手,那可是需要十多年時間培養的。

相對於弓箭手的緊缺,弓箭的問題也不小,大唐王朝原來就有十多副弓箭,然後陸續收編了水龍寨、雞冠山、黃桂山、黑虎寨等周圍的山寨,這些山寨裏原有的弓箭手都是有弓箭的,此外還從明軍手裏繳獲了部分弓箭。

所以這弓箭雖然暫時不缺,但是這些弓箭的種類不同,威力也相差甚遠,而且數量也就這麽點。

後續如果不能繳獲更多的弓箭,那麽大唐常備軍實際上也無法繼續提升弓箭手的數量了,因為這弓箭的制作就和弓箭手的培養一樣,都是很耗費時間的,一把合格的軍用強弓,其制作過程需要一年以上,而且對材料要求苛刻,如今的大唐王朝根本無法短時間內制作出來大量合格的弓箭。

這也是為什麽李軒想要極力發展火槍的原因,一個農民訓練三個月就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火槍兵,一個工匠花費一個月就能夠制作出一杆火槍,甚至這個時間還能夠進一步縮短。

火槍兵所需要花費的時間以及成本,遠低於弓箭手!

而這也是歷史上火槍最終取代弓箭的根本原因,不是威力的問題,而是性價比的問題。

至於火槍兵在取代弓箭手後又取代了長矛兵乃至刀盾兵等近戰兵種,自然是因為刺刀的發明。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並且硬件條件也能夠跟得上的話,李軒最後肯定是會用火槍兵取代弓箭手、長矛兵、刀盾兵等除了騎兵以外所有的冷兵器兵種。

最後大唐常備軍只會有三個作戰兵種:火槍兵、炮兵、騎兵,再加上輔助的輜重、工程兵之類的。

可惜現在李軒搞出來的火槍還只是火繩槍,並不是燧發槍,刺刀也是塞入式刺刀,並不是套管式刺刀,不管是火槍的可靠性還是威力都差了那麽一點點。

更關鍵的是,大唐王朝人口就這麽點,鐵匠就那麽幾個,根本無法大量生產他所需要的火槍,如今連近衛軍那邊的火槍都不夠用呢,常備軍這邊自然就不可能配備了。

所以想要全面裝備火槍,李軒只能表示:願望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又一次在操場那邊看過常備軍和近衛軍的訓練後,李軒帶著滿意的笑容回到了皇宮,如今近衛軍那邊的訓練不用他操心,王單旭很好的執行了他制定的訓練計劃,而且訓練也有模有樣的,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實戰的時候,這些近衛軍能不能發揮出訓練時的水平了。

如果能夠發揮出來訓練的水平,那麽李軒估計就算不是什麽強軍,但是至少應該會有正規軍的表現,而這,對於李軒、對於弱小的大唐王朝而言,已經是足夠了。

常備軍那邊的訓練倒是問題多多,不過依舊比預料的要好一些,在完成訓練就能夠吃一頓公中配給的晚飯,並且訓練出色還有機會當伍長的刺激下,雖然不至於全部,但是有半數土匪訓練的還是比較用心的,甚至有極少一部分人訓練的非常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