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會

所謂的東邊不是常勝的東邊,而是金城的東方,很遠。

但其實稱不上急報。

因為戰鬥發生於去年。

去年明西戰爭結束,金城督軍麻貴放麾下蒙古、女真兵及少量精通制圖的旗軍奔赴東方,隨後一次次增兵、一次次派遣,又自移民中招募開拓者,與金城知縣吳中行一道經略金城。

他的出發點不單單試圖在地圖上擴大他們對亞洲的認知,更為踐行他對麾下旗軍的諾言,即東征前許下的賞格——依功勛升官,設立百戶所。

麻氏麾下二百多個百戶等著呢。

不光金城在向東開拓,在常勝北方,黑雲龍同樣在戰爭結束後率麾下步騎向東奔走,不過他的開拓容易得多,亞洲中部早就被西班牙納入新西班牙範圍內,他只是率領部下將大致道路、地形親自勘探一番。

因此黑雲龍在去年早就抵達東海岸的佛羅裏達,甚至還在西班牙人的指引下參觀了西班牙人在聖約翰河附近的殖民地,聖奧古斯丁堡的古戰場遺址。

在將沿途地形與見聞派人送回常勝後,黑雲龍便在聖奧古斯丁堡北部劃定新西班牙界限,接著率騎兵北上沿著大海漫無目的起巡視屬於大明的亞洲東海岸。

但最早在這片對大明來說無比陌生的土地上戰鬥的並非黑雲龍,而是自金城向東一路奔走的蒙古首領呼蘭。

在過去,呼蘭只是蒙古草原上不起眼的戰士,盡管有幾個志同道合的戰士追隨,可他甚至連拔都兒都算不上,更不必說部落首領了。

但他跟隨麻貴越過冰川,蟄居麻家港兩年有余,又在後來同西班牙人的戰鬥中斬獲首級,成為東征千人中最終活下來的二百余人之一,而且在這寥寥可數的二百多人裏,呼蘭還是一名騎兵軍官,這令他變得與眾不同。

現在蒙受皇恩,呼蘭有了自己的部落——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正確的說法是大明金城衛右千戶,不過這在呼蘭眼中和擁有自己的部落差不多。

明西戰爭結束後,呼蘭得到的命令是率領部下向東開拓版圖直至東臨大海,等他標下的旗軍將地圖測繪完,他將受封指揮使,並在他測量過的土地上任選一塊土地作為他的衛所,今後世代為皇帝鎮守這片土地。

名字麻貴都起好了,就叫呼蘭衛。

這在呼蘭眼中,所謂的‘呼蘭衛’無異於‘呼蘭部’,以後還有可能像成吉思汗的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利汗國一樣,受萬歷大汗冊封,變成呼蘭汗國,世代向皇帝進貢。

帶著這個夢想,呼蘭先遇到了無法翻越的高山,他便率領部下沿著山腳一路向北,在山脈的缺口向東前行,隨後又遇到高原,高原之後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就這樣夏去秋來。

為應對冬季的寒冷,發現自己所處方向太靠北的呼蘭又向東南走,途中遇到一個又一個村莊,當他表明來意,從來沒有人向他們發起攻擊,相反當地居民還用糧食試圖救濟他們。

畢竟打也打不過,他們這支部隊看上去非常可怕不說,還有太多人了。

麻貴一直在向東派遣人手,最早是呼蘭的千人步騎,後來又派出一個個百戶從南北不同位置向東開拓,他們在廣袤的草原上互相聯系,就算走丟了也沒有關系,只要向東走到盡頭的大海,他們總能在那相逢。

整整半年都很平靜,冬季他們找到了望不見邊的巨大湖泊,呼蘭以為這就是大海。

但當地住在湖邊的自稱博塔瓦托米部落的原住民告訴他這是湖,總之,萬歷六年的冬天呼蘭是在湖邊渡過的。

博塔瓦托米的名字不好記,呼蘭麾下的旗軍稱他們做‘淘米部’,呼蘭則向淘米部介紹他們是來自大明帝國的呼蘭部,他們在淘米部旁邊從篷車上卸下北洋軍帳與氈子,砍伐林木紮起墨綠色的氈帳。

淘米部女多男少精通種植與捕魚,呼蘭部全是男丁又有鳥銃在手,打獵是一把好手,兩個部落剛好互補能互相貿易熬過冬天。

在最冷的時節,呼蘭部包括千戶呼蘭在內的一百多個小夥子們和淘米部的姑娘們結為夫婦,兩個部落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在大湖邊聯姻,隨後戰爭就來了。

他在這個時候才知道,北亞東海岸的外來者不止他們。

在萬歷六年的冬天,騎著高頭大馬的外來原住民沖進淘米部的村子,對呼蘭的老嶽父大呼小叫,聞訊策馬趕來的呼蘭彎弓搭箭,在他用箭矢射穿那個騎手的喉嚨前,他來自淘米部的妻子在馬下拉住了他的韁繩,告訴他:這是易洛魁聯盟的戰爭領袖在召集軍隊。

易洛魁聯盟。

不論是呼蘭的嶽父還是妻子,亦或是呼蘭部一百多個小夥子來自淘米部的嶽父與妻子們都無法準確地告訴呼蘭什麽是易洛魁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