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水陸(第2/2頁)

緊跟著,紮進敵軍船陣中的五艘蠻疍船接連炸響,火光沖天!

“船裏裝了火藥!”

正如陳沐所想,五艘驅入敵軍船陣的蠻獠船不但裝了火藥,而且還是足足百斤的巨量火藥與數不清的飛石,一瞬炸開,便對前驅敵船造成難以想象的殺傷。

船艙中除了火藥飛石之外,炸開的船只除了以飛石傷人,濺出龐大的火花,火焰沾到哪裏便燒到哪裏,頓時四周遭受爆炸的船上便引起簇簇火焰,遇風見長。

白元潔在船裏放了猛火油,這是明軍或者說中國古代在水戰中的慣用伎倆——火攻。

陳沐回過頭,白元潔依舊淡定自若揮動令旗,仿佛這一切早就成竹在胸,此時江上沖天火光也只是其預料之中,接著向江上蠻獠營傳達遊曳撤退的命令。

這場戰事終究還是要靠陸戰見分曉!

不過這已經足夠了,火攻摧毀敵軍十余只先鋒船,漁船燃燒的船體讓叛軍船隊在江中不得寸進片刻,便足以使陳沐旗軍與鄧子龍營兵在岸邊依壕溝木壘擺出陣勢。

萬事俱備,只待阻敵!

注:

“高奴縣有洧水可燃”——《漢書地理志》

“縣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莒,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後漢書郡國志》

石油,曾用名‘石漆、石脂、石脂水、猛火油’在中國古代廣泛用於照明、潤滑、燃料及軍事用途,宋代被加工成固態制成品石燭,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對石燭曾有記敘。

1521年四川嘉州,在開鑿鹽井時打入含油地層,挖出數百米深的石油豎井,並將開采石油作為熬鹽燃料。是世界上第一座鉆油豎井。

說句題外話,《後漢書》裏的‘不可食’,及各類古書中的‘不可食’或‘食之……’引人無限遐想,老祖宗實踐出真知的膽量強大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