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1章 入堂(第2/2頁)

但他名望夠了,威信卻不足,響應者寥寥無幾,最終山門還是沒有立起來。

比較有名的天地會的陳近南,立的是“精忠山”,堂名“紅花堂”,燒的是仁義香。

還有鄭成功,在台彎立的是“金台山,”堂名“遠明堂”,意為遠處的大明義士。

另外還有黑旗軍的劉永福,山名錦華山,堂名仁義堂,燒的是萬福香。

坐堂話音剛落,三十多號人齊聲應道:“成仁山!”

意為殺身成仁,出自《衛靈公》!

海外洪門有五山,分別為仁義禮智信,按照海外洪門間不成文的規定,各階層拜的山頭是不一樣的。

仁、義二山,多為工商政士之流的上流人物,禮智信三山,則為販夫走卒,腳夫苦力。

致公堂拜的是忠義山,和安良堂同屬仁、義二山,堂中成員多為商政之流,所以在抗戰期間才會籌到巨額軍費,後來兩堂合並,組建黨派執政,皆是因為在民國期間,這兩堂就是海外勢力最大,影響力最為深厚的華僑組織。

“入的哪座堂?”坐堂又問道。

“安良堂!”

意為除暴安良之意。

“趟的什麽水?”

“四海之水!”

意思是安良堂在海外,二則取自四海之內皆兄弟之意。

“燒的什麽香?”

“結義香!”

“內令?”

“義結桃園!”

“外令?”

“英雄克敵!”

“何以正名?”

“成仁山上一把香,安良威名四海揚,天下英雄齊結義,九洲華夏定家邦!”

這便是安良堂的正堂詩,內含山名,堂名,水名,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