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巳正(第6/13頁)

還未等站穩,他就感覺腰帶一松,顯然對方松開了手。崔器一下子失去平衡,拼命擺動手臂,好不容易才重新站穩。就在這個當兒,他聽到哢嗒哢嗒一連串腳步踩在瓦片上的聲音,隨即嘩啦一聲躍起,然後遠遠地傳來一陣沉悶的哢嗒聲,然後是嘩啦的水聲。

這聲音有些詭異,不像是落在土地上。崔器大急,他的左眼腫痛看不清東西,可腦子卻還清醒。他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

丙六貨棧旁邊,有一條緊貼坊墻的廣通渠。這條水渠在一年前拓寬了漕運,專運秦嶺木材,所以渠深水多,寬可行船。此時尚在正月,水渠尚未解凍,上面覆有薄薄的一層冰面,如同朱雀大道般平整,而水門並無任何部署——崔器之前的安排,光顧著陸路,居然把這事給忽略了。

他聽到的,正是曹破延撞開冰面,落入水中的聲音。

廣通渠從西市流出之後,連通永安渠、清明渠,更遠處還連著龍首渠和宮渠,流經的裏坊多達三十余個,跨越大半個城區——換言之,只要曹破延潛水遊過西市水門,就可以輕松脫出包圍圈,在全城任何一個地方上岸。

崔器恨不得抽自己一耳光,這個錯可實在是太愚蠢了。

情急之下,他也縱身飛躍朝水渠裏跳去,可他卻忘了自己披掛著沉重的明光鎧,雙腳剛一觸冰面,冰面就哢嚓一聲斷裂開來,直接把這位旅帥拖入水底。

臨入水前,他的右眼勉強看到,一道水花正向水門疾馳。

水渠和倉庫之間,有高高的堤墻阻隔。旅賁軍的士兵只能從另外一端繞過去,花了不少時間,然後他們紛紛脫甲下水,七手八腳把長官拽上岸來。這麽一耽誤,曹破延早已消失在水門的另一端。

崔器被救上渠堤,趴著大口大口吐著冰水,面色鐵青。在他手裏,還攥著一根掛著銅鉤的牛皮腰帶。

這是整個行動裏唯一的收獲。

靖安司的殿內氣氛凝重如水銀,每個成員都輕手輕腳,不敢作聲,生怕惹惱兩位臉色不悅的長官。

誰都沒想到,十拿九穩的一次追捕,居然讓煮熟的鴨子飛了。剛才那一場突襲很完美,可是毫無意義,連個活口都沒留下。

崔器單腿半跪在殿前,渾身濕漉漉的不及擦拭,水滴在地板上洇成一片不規則的水痕。在曹破延逃離後,他被緊急召回了靖安司。上頭急於弄清楚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而望樓旗語沒法傳遞太復雜的消息,他只能親自跑一趟。

面對靖安令和靖安司丞,崔器不敢隱瞞,跪在地上把整個過程一五一十地講出來,然後把頭低垂下來,聽候審判。老者拂了下衣袖,長長嘆了一聲:“本來是請君入甕,反倒成了引狼入室……”

每個人都知道這句話的嚴重性。那個曹破延在剛才展現出了兇悍、狡猾和極強的瞬時應變。這麽一個居心叵測的突厥人在上元節前夕闖入長安城,誰也無法想象,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事。

更要命的是,這頭狼幾乎可以說是被靖安司一路帶進來的,這個責任若是追究下來,誰也擔不住。

“卑職已派人沿渠搜捕。”崔器小心翼翼地補充了一句,希望能沖淡幾分失職的慚愧。

年少者鐵青著臉,一擺拂塵:“這點人濟得什麽事!你知道廣通、永安、清明、龍首諸渠有多長?去把各街鋪的武侯和裏守都調出來,諸坊封閉,給我一坊一坊地搜!”

“長源,拂塵可不是用來砸人的。”老人擡起手掌,溫和而堅決地制止了他,“方才封鎖西市半個時辰,已有越矩之嫌。若是來一次闔城大索,整個長安城都會擾動不安——今天可是上元節燈會,現在街上處處都在紮燈布置。你鬧的動靜一大,連聖人都要過問的。”

年少者還要爭辯:“賀監不任其事,可不知道!曹破延這十六人,只是最後入城的一批,他們有更多黨羽早已潛藏城裏。若不盡快搞清突厥人的意圖,恐怕這長安城會有大禍臨頭!”

他的語氣已近乎無禮。不過老者並未動怒,他伸出一根指頭,朝東北方向點了點——那邊是宮城的所在:“我沒說置之不理,但公然搜捕絕不可行,可不能給那一位添麻煩哪。”

一聽到老者提及“那一位”,年少者眼神黯淡了一下。他沉吟片刻,旋即又爆出更熾烈的火光:“既然賀監認為台面上動不得,那我若是只調遣少量精銳,暗中擒賊呢?”

對於這個建議,老者捋著胡須,似乎遊移不決。

崔器一聽得此言,突然昂起頭來大聲道:“崔器自知犯下大錯,不求寬宥,只求能手刃仇敵,為阿兄復仇!”今日之敗,他連連犯錯,若不打出血親復仇的旗號將功折罪,只怕下場堪憂。

可年少者和老人同時搖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