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1章 艱苦的戰鬥剛剛開始(4)(第2/2頁)

在曾經的時空中,日軍經過統計,侵華日軍傷亡中的三分之一,都是由中國軍人裝備的這種長柄手榴彈給造成的,而整個衛國戰爭期間,位於前線的中國軍人足足投出了超過三千萬枚手榴彈,這還不算紅色部隊自己用土方法造出的手榴彈。

可以說,兇悍的第六師團日軍之所以退卻的真正原因,那是因為152團被迫拿出了“殺手鐧”的緣故。

而日軍呢?可不是說他們的那幫以吝嗇而聞名的大佬們沒給他們裝備手榴彈,更確切的說,叫手雷。

在日俄戰爭之前,日軍其實是沒有裝備手榴彈這種看似沒有大用的近身武器的。在日俄戰爭203高地爭奪戰中,日本人算是吃足了手榴彈的苦頭。當時俄國守軍武器有兩個優勢:日軍所沒有的手榴彈和馬克沁重機槍。再加上日本“軍神”乃木希典一味豬突強攻,在203高地下日軍“玉碎”上萬余,甚至乃木希典的兩個兒子都命喪黃泉。

日本人當然痛定思痛,也開始著手研制手榴彈。只不過,扣腚眼都要吮兩口汁兒的天性讓他們又開始走捷徑了,他們研制的是一種既可以投擲,又能和擲彈筒搭配使用的手榴彈。於是,1921年十式手榴彈正式服役。經過十來年改進,一直到戰爭爆發之前,日軍開始使用97式手榴彈,也就是非要在鋼盔上磕一下再丟出去的“甜瓜手雷”。

這玩意兒,怎麽說呢?看著很現代掛在身上很威風,但那個時代因為日本延時藥管工藝並不成熟,所以,按照規定的3到4秒延時並不可靠,會早炸。是的,就是你擺個POSS再想丟出去的話,很有可能就在你手掌心裏爆炸了。沒有了擺POSS的時間,那日軍就只能磕一下就拼命往前扔,再加上甜瓜手雷本身就較輕,那扔出去的距離,也就可想而知了。

能扔出去二三十米,都是精銳老兵,連扔手雷的時間都沒有,更別說什麽瞄準著扔了,精準度也極為欠缺。這也是進攻狀態中的日軍為何要等到30米左右再準備向中方戰壕裏投擲“甜瓜手雷”了,因為他們扔不過去,也仍不到那麽準。

可是,還沒等他們到達他們可以的投彈距離,中國軍人的長柄手榴彈倒是鋪天蓋地丟過來了。再不認慫跑路,那就不是勇敢,而是大傻子。

當然了,日軍雖然被152團猛然丟出來的小三千顆手榴彈給炸得焦頭爛額傷亡慘重選擇了暫時撤退,但第六師團的確不愧是強軍。雖退而不亂,不光是後面的擲彈筒小組瘋狂的向中方還在開火的輕重火力點進行壓制,日軍甚至還在前沿陣地裏冒著槍林彈雨丟下幾個步兵小隊當阻擊隊以防152團趁勢對他們進行反攻追擊。

三個方向留下的三個步兵小隊需要在山炮和迫擊炮乃至重機槍的火力中呆著無疑是極為危險的,但那些日軍卻選擇遵守軍令,僅這一點兒來說,第六師團的日軍就是精銳中的精銳。

為了贏得勝利願意付出自己的生命這個選擇並不難,但在失敗的時候把活路留給戰友,自己卻要選擇死路這個抉擇卻不容易。

第六師團卻做到了,大部分日軍主力在己方重機槍和擲彈筒的掩護下退去,左中右三翼留下了三個步兵小隊和152團頑強的對射。

不過,他們倒也高看了152團,剛才抵擋這一波日軍瘋狂的進攻,152團還在學習如何和日軍作戰的官兵們都恨不得把褲襠裏帶把的都投出去炸了,哪還有什麽余力去發動什麽反攻?

此刻就算是劉浪在這兒,也是沒辦法指揮著從精神到肉體都極為疲憊的士兵們跟著他一道沖出戰壕的。身體上的疲憊還好說,在生死存亡的時候,再沒勁兒也能開槍拼刺生龍活虎的,但心理的疲憊卻不是一會兒半會兒能解決的。

當危機一去,戰壕裏慘重的傷亡讓幸存下來的新兵們重新陷入無邊的恐懼中,沒有嚎啕大哭的,都是心理素質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