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0章 為了不被“馬鹿”海軍嘲笑(第2/2頁)

日本海軍堅決要求鎮壓,但日本陸軍大佬們一看,你特娘的想鎮壓,老子偏偏不搞,甚至還送錢送裝備給叛軍,直到最後日本天皇出面才逼著陸軍將叛軍給鎮壓了。

從此,日本陸軍和海軍徹底撕破了臉,從將軍到士兵見面就互罵對方“馬鹿”,也就是馬糞的意思。日本海軍中廣泛流傳著的一個小笑話更是讓土鱉陸軍把自詡為高貴的海軍恨到了骨子裏。

陸軍表示:“你們海軍除了開著軍艦瞎溜達還有什麽用?難道要你們還能攻城略地不成?”

海軍聽後問道:“你們陸軍有工兵吧?”

陸軍聽後疑惑道:“有啊,怎麽了?”

海軍一臉釋然地說道:“那我們就放心了,以後去朝鮮,你們就可以自己架一座橋去了。”

……

日本海陸兩軍互相打嘴炮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這兩家早已從嘴炮之戰上升到在戰時互相扯後腿。就拿這次淞滬大戰這樣的國戰來說,在大本營的要求下,海軍派出航空母艦和巡洋艦驅逐艦以艦載機和艦炮對陸戰主力進行空中和火炮支援,日本海軍還是很遵守軍令的,這些支援都到位了。

可是,海軍又不是你陸軍的運輸隊,你想運物資?行啊!沒問題,一條上千噸的登陸艇除了幫你運人以外,因為空間有限,物資不得超過500公斤。尼瑪……日本陸軍大佬們估計在陸地上早就把海軍大佬們家裏所有女性全部問候了個遍。

這其實都還不算啥,如果時間往後推幾年,日本海陸雙方鬧出的經典才讓軍史學家們的下巴頦都掉地上了。和盟軍的太平洋戰場上,當時的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飛機剛一出動,結果航母被美國牛仔為首的盟軍給擊沉了,那飛機只能停到陸軍的機場上面,結果沒想到的是當時的陸軍機場卻拒絕了他們這些人的停靠,還說他們如果飛到自己上空就擊落他們……

這種奇葩到極點的海陸兩軍關系讓日本人自己都慶幸,還好八嘎的咱們沒成立空軍,要不然,再加入一個軍種進來,不得把日本都給炸了?日本之所以沒有專門的空軍軍種,那是陸海兩軍在這點兒上是有默契的,分別設立了“陸基航空兵”和“海基航空兵”,一家一半各自為戰。

不管怎麽說,反正是為了不讓二十公裏外停在海面上正在吃西餐的“馬鹿”們笑話,脅板次郎被迫咬碎了後槽牙,向著四行倉庫發起了乃木希典式的人海戰術決死進攻。

從清晨到黃昏,脅板次郎大佐自個兒頭纏著月經帶送上戰場的敢死隊就超過了五支。

沒人知道日軍死傷超過多少,但雷雄卻知道自己的步兵一連傷亡有多大。

雖然有四行倉庫的堅墻厚壁保護,但終究還是有士兵避免不了被日軍的炮火擊中或者是被日軍不計成本傾瀉過來的子彈所擊中,除去上午陣亡的15名士兵和負傷的5人,中午和下午再度戰死17人,輕傷6人,重傷7人。輕傷的士兵簡單包紮下還能參與戰鬥,但重傷的可就不成了。

一天下來,總共戰死32人,加上重傷員,實際減員40人。如果放在整個淞滬戰場上,區區40人的戰損就算是團一級的指揮官恐怕都不會正眼掃上一眼,別說戰鬥一天是這個戰損,在實際的戰鬥中,日軍艦炮一顆炮彈下來造成的傷亡恐怕都不是這個數字。但這個數字若是放到四行倉庫中就不行了。

整個步兵一連才多少人?120人而已,加上陳運發的特種小分隊,整個四行倉庫守軍也不過才127人,這就算是傷亡了三分之一了。

百分之三十三的戰損率其實還不是最可怕的,在淞滬戰場上,已經豁出命跟日軍對陣的國軍甚至能承受百分之九十的傷亡率,早已把西方那套關於傷亡率達到百分之四十整支部隊的士氣將會徹底崩潰的理論秒殺到九天雲外。曾經的時空中,被中央軍包括其他軍閥部隊所嫌棄的猶如叫花子一樣的“雙槍軍”川軍第26師全師退出戰場時,只有600人是靠自己走出陣地的。

當死亡已經讓人麻木的時候,傷亡率這個數據,已經不是士兵們所關心的了。他們只期望,殺了對面那些敵人,而自己,無非是一死罷了。

對於此時的四行倉庫來說,可怕的是隨著傷亡的增加,三面陣地的人手嚴重不足,每面陣地上,能參與作戰的士兵已經只有不足兩個步兵班了,這還是加上所有火力點的射手以及炮手,尤其是重機槍手戰損率最高,導致三面陣地上的火力強度已經降低到一個可怕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