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義勇軍的主力機型(1)(第2/2頁)

淞滬會戰前期的軍事會議上,光頭校長問時任航空委員會主任的周之柔,空軍可以參戰的飛機又多少,周大主任戰戰兢兢的拿出的是不過296架戰機的實力位置圖表。光頭校長差點兒沒剁了自己這位心腹愛將,要知道,當時撥給空軍的軍費之高實是國府成立以來之最。但發展了五六年竟然只有區區296架,卻要去面對日寇近千架飛機,這讓已經當時已經是中國領袖的光頭大佬如何不怒?

可是,這樣一件大事在事後竟然悄無聲息的就算了,弱小的中國航空兵就以敵軍不過五分之一的實力在淞滬一帶的藍天和日寇廝殺,最終血灑長空。

不是周大主任很牛逼,而是他的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很牛逼,宋三小姐正是周大主任為了辦事方便特地聘請的航空委員會秘書長。最終正是這位蔣夫人認為世界飛機制造業發展迅速,性能日新月異,一種新飛機出世,最多保持兩三年,便為另一種新型號飛機所取代,這樣,陡然花很多冤枉錢。因此,她的應對方案是,把龐大的空軍經費放在美國儲蓄起來,只用現有的飛機維持訓練即可,到時候,只要有錢,何愁買不到最新型號的飛機。

什麽叫婦人之見?這就是。

後世的軍史學家們對這個夫人決策事件簡直就是無語到極點。要知道,無論哪個國家,就算科技再如何日新月異,也從未敢將老型號戰機給徹底淘汰掉,從來只是一邊研究新機一邊裝備次新機一邊淘汰老型號。共和國更是到了八十年後還有產於四十年前的殲7III型尚在用做訓練。這位到好,為了賺點兒利息,給中國只留了三百架老型號戰機做訓練之用。

而真正的事實是,戰爭一開始,隨著日軍的全面進攻,東南沿海主要港口盡數被日軍占領,使得引進先進戰機之路基本斷絕。最重要的是西方各國擔心刺激日本,紛紛拒絕向中國出售當時最先進的戰機,中國想買,還是只能買舊的,而就算是舊的,那價格完全也是趁火打劫。比如國府向美國這個國際軍火商購買70架寇蒂斯萊特CW—21戰機,該機性能一般,但單機價格竟然高達7萬美刀,比美軍自己的采購價格足足高了二分之一。

原因很簡單,你不買,中國的藍天就再也見不到一架中國人自己的戰機,你的陸軍就得被動挨打,就得繼續失敗。

是美國人黑了心腸嗎?不,作為一個靠著發戰爭財起家的國家,你沒有理由去譴責別人挖空心思賺你中國人的錢,吸你中國人的血,你完全可以不買。真正的原因是,缺乏遠見,缺乏對戰爭形勢的判斷。

在眼光這一點兒上,尚遠在江西的那一位,絕對是中國的NO.1。

當然,這是當前的國府架構所造就的惡果,劉浪根本無力改變,哪怕他知道這個時空中那些政客們依舊還會犯下這個愚蠢至極的錯誤。

劉浪無法改變他們,只能努力的用自己的力量將差距縮小。或許,有了這支異軍突起的生力軍,淞滬的上空,不會再像曾經的時空中那般無力。

一百多架,想努力縮小差距,霍克III是根本不足以擔當這個重任的。

所以,無論如何,劉浪也不會采用這種戰機作為“華人航空義勇軍”的主力戰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