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痛改前非(第3/5頁)

這次吞並危機之後3年,巴爾幹半島發生新的痙攣。1912年,弱小的黑山,竟向曾經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帝國發動攻擊。這是一次對奧斯曼帝國衰敗程度的測試。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都加入了攻擊土耳其人的陣營。僅一個月,土耳其人便被驅趕出由奧斯曼帝國統治了500年的巴爾幹地區。巴爾幹的地圖被重新劃分。勝利者的領土都翻倍。獲得勝利的塞爾維亞,雖說還稱不上是一個強國,卻能給奧地利一個實實在在的軍事威脅。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進展得很快,奧地利還沒有來得及動員軍隊參戰,戰爭就結束了。從那時以後,不僅巴爾幹地區的力量平衡發生改變,整個歐洲的力量平衡也發生了改變,這些改變對奧地利非常不利。在巴爾幹,原來平衡俄國勢力的奧斯曼帝國不在了,而俄國的同盟卻比以往更加強大。維也納要求采取軍事行動,康拉德的意見受到重視。當時,貝希托爾德是外交大臣,他反對康拉德。弗朗茨·斐迪南也表示反對。斐迪南是個狡猾的人,他知道依靠戰爭對付斯拉夫鄰國無法贏得帝國內部幾千萬斯拉夫臣民的忠誠。奧匈帝國再一次無所作為。維也納未能采取行動的另一個理由是害怕俄國的軍事動員,俄國是一個極度可怕的戰爭力量,擁有巨大的軍隊。再一個顯著的理由是缺少德國的支持。德國政府告訴奧地利,德國公眾不支持巴爾幹戰爭,所以無法在政治上營造針對巴爾幹的敵意。

保加利亞是1912年巴爾幹戰爭的大贏家。保加利亞是塞爾維亞的競爭對手,所以奧地利可以把保加利亞當作一個潛在同盟,就像人們常說的,敵人的敵人,有時是你唯一的朋友。保加利亞不滿足於自己在戰爭中的收獲,戰後和平協議達成後不足一個月,保加利亞即向塞爾維亞發動攻擊,這一舉動令人吃驚。希臘和黑山向塞爾維亞提供幫助。雖說羅馬尼亞沒有介入1912年的巴爾幹戰爭,但此時也向塞爾維亞提供幫助。甚至土耳其也來幫助塞爾維亞反對保加利亞,希望彌補一些過去的損失。保加利亞很快被打敗。戰爭結束了,可是奧地利的軍隊還沒有準備好。事後,塞爾維亞獲得一部分亞得裏亞海的海岸線,這片土地像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一樣,是塞爾維亞的擴張主義分子的重要目標。當和平秩序恢復後,維也納堅持要求塞爾維亞歸還那片海岸線。塞爾維亞拒絕了維也納的要求。為了顯示有決心不讓塞爾維亞獲得任何它想要的,奧地利發出一道最後通牒:如果塞爾維亞不離開阿爾巴尼亞,奧地利將發動攻擊。塞爾維亞再一次向俄國求救,俄國再一次猶豫不決。當塞爾維亞意識到英國和法國都反對自己占領那片海岸線時,塞爾維亞退讓了。塞爾維亞放棄的那片土地成了新的國家阿爾巴尼亞。

到1914年夏天為止,巴爾幹半島上的人都處於不滿意的狀態,每個人都有生氣和害怕的理由。土耳其喪失了所有的土地;保加利亞損失了1913年所有的戰利品;盡管希臘有收獲,但它認為收獲不多。這個地區就像過去一樣不穩定。

俄國和奧地利同樣感到苦惱:俄國沒能滿足自己藩屬國的要求;僅僅就在奧地利喪失壓服塞爾維亞最好機會後5年,奧地利竟淪落到無力做任何事情的地步,而且讓奧地利感到最危險的地區已經變得對塞爾維亞更有利。可以肯定,如果允許再發生類似的變故,俄國和奧地利的信用將喪失一空,這兩個帝國決心不再軟弱和怯懦。

此外,奧地利認為國際會議毫無用途,只有對塞爾維亞發出的具有直接戰爭威脅的最後通牒才會有效果。奧地利人早就開始把和平會議視為圈套。

最後,奧地利人討厭德國人,因為他們覺得德國人沒有提供幫助。德國人知道這點;柏林此時正在考慮如何彌補。盡管奧匈帝國虛弱無力,但德國在歐洲除了奧匈帝國外,已經沒有值得信賴的盟友。如果德國在未來的危機中繼續不支持奧匈帝國而喪失這個落後的同盟,德國將孤單地面對周圍的敵人。對柏林來說,這個結論是顯而易見的。絕不能讓維也納再次懷疑與德國同盟的價值。

痛改前非。在斐迪南大公遇刺後的3周時間裏,這就是德國的態度。

背景:哈布斯堡家族

1914年,弗朗茨·約瑟夫占據歐洲歷史上最成功家族的首領的位置已經有66年了。他統治著一個龐大的帝國,其疆界從現在的捷克共和國延伸到波蘭腹地和意大利的的裏雅斯特(Trieste)。在維也納城中或城郊的宏偉宮殿中,他向自己的帝國發號施令。維也納是世界的中心,其文化內涵之豐富、風景之秀美不亞於世界上任何城市。他從18歲時起就統治這個帝國,所以他是世界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