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戰爭的起因

《凱洛格—白裏安公約》,又稱《非戰公約》,是法國外長白裏安簽訂的一個法美雙邊條約,“放棄以戰爭作為國家政策的工具”。美國國務卿凱洛格提出反對建議,他簽訂的是一般的非戰條約,所以,該條約又叫《凱洛格-白裏安條約》。該條約於1928年8月27日在巴黎簽訂,有澳大利亞、加拿大、捷克、法國、比利時、德國、英國、印度、愛爾蘭、波蘭、意大利、日本、美國、南非、新西蘭等15國簽署,後來增加到六十多個國。其中,美、法、意在簽訂時就表示其保留“合法的自衛權”,所以,該條約從一開始就是一張廢紙。這個事件本身就讓戰爭無法避免,就像我們說的“事件在混亂中迅速發展到令人目眩的頂點”。短短幾天後,和平解決已經沒有了可能性。悲劇到達了頂點,舉世震驚,連參與者都不例外,所有人都陷入了宿命的戰爭。

國際聯盟理事會

國際聯盟是一戰後建立的世界性主權國家的國際組織,簡稱國聯。1919年巴黎和會上通過了《國聯盟約》,1920年1月正式成立。它的宗旨是促進國際合作,維持國際和平和安全。它提出自決、委任統治、仲裁及裁軍等一些原則,倡議國是美利堅合眾國,但是最終卻因為跟英吉利、法蘭西爭奪領導權而沒有加入。理事會由英、法、意、日等15國組成,旨在加強集體安全及和平解決國際爭端。[1]綜上所述,歐洲其他強國都宣布中立,整個戰爭中自始至終都保持中立,而美國只是派了區區幾個觀察員了事,來表示他不參與歐洲事務。

我們既然是從軍事視角來分析此戰,以便從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戰爭是突然發生的,沒有醞釀期。官方發表的文件寫道:1914年9月15日-16日的晚上前,德意志、法蘭西、比利時等國並不知道他們想要避免的戰爭,實際上已經無法避免了。所以,在那天以前,這幾個國家都曾經采取措施,讓自己看起來不像是侵略者,它們其實私底下進行了局部動員。


[1] 事實上,國聯自成立之日起,對於制止侵略沒有起過多大作用。1931年日本侵略中國,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國聯都沒有采取制裁措施,它也就名存實亡了,1946年4月國聯正式宣布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