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眾神的末日:第三帝國的末日(第3/17頁)

在紐倫堡一次提審中,凱特爾元帥描述了她的形象。

她身材苗條,容貌秀麗,大腿很美——人們可以看出——她沉默寡言,是一位非常、非常美麗的金發女人。她很少露面,人們很少看到她。

她出身於中下層家庭,父母親是巴伐利亞人。縱然希特勒是個獨裁者,她的雙親當初堅決反對她和希特勒的曖昧關系。她曾在海因裏希·霍夫曼在慕尼黑開設的照像館工作,霍夫曼將她介紹給希特勒。這件事是在吉莉·拉包爾自殺以後一、二年發生的。我們知道,希特勒的這個外甥女曾經是他的一生中一次非常熱烈的愛情的對象。愛娃·勃勞恩看來也常常被她的愛人逼得要發狂,雖然她的情況與吉莉·拉包爾有所不同。愛娃住在希特勒阿爾卑斯山別墅的一套房間裏,但因為不能忍受長期別高之苦,她在他們相識後的最初幾年曾兩度要想自殺。但是她漸漸地習慣於那令人沮喪的既非妻子、也非情婦的曖昧身份,滿足於做一個偉大人物的唯一女伴,盡量享受極為難得的共同在一起的時光。

她現在下了決心要同他死在一道。同戈培爾博士夫婦一樣,她也不願意生活在一個沒有阿道夫·希特勒的德國裏。「那樣的德國是不宜於一個真正的德國人活下去的。」她臨死前在地下室裏對著名的德國女試飛駕駛員漢納·萊契這樣說。愛娃·勃勞恩頭腦簡單,在思想上對希特勒可以說毫無影響,這也許就是他願意跟她在一起而不願同一位聰明的女人在一起的原因。但是很顯然,他對她的影響,就像對其他很多人的影響一樣,是絕對全面的。



一 希特勒的最後重大決定

四月二十日是希特勒的生日,這一天頗為平靜地過去了,雖然在地下室裏參加慶祝的空軍參謀長卡爾·科勒將軍在日記裏寫著那是迅速崩潰的各個戰線進一步遭受災難的一天。所有納粹元老戈林、戈培爾、希姆萊、裏賓特洛甫和鮑曼都在座。此外還有仍然活著的將軍們,如鄧尼茨、凱特爾、約德爾和克萊勃斯。最後一個人是新任、也是最後一任的陸軍參謀總長。他們向元首祝賀生日。

盡管情況很不妙,元首並不特別沮喪。正如在三天以前他曾對他的將軍們所說,他仍然相信「俄國人在柏林城下要遭到最慘重的失敗」。將軍們比他更了解情況,他們在慶祝會後的例行軍事會議上敦促他離開柏林到南方去。他們解釋說,一兩天內俄國人就要把通往南方的最後逃生之路切斷了。希特勒遲疑不決,未置可否。他顯然不能面對這樣一個可怕的現實:第三帝國的首都馬上就要被俄國人攻占了,而早在幾年以前他就宣布這些俄國人的軍隊是已被打垮了的。為了向這些將軍們表示讓步,他同意建立兩個分開的司令部,如果美軍和俄軍在易北河上會師的話,他準備派鄧尼茨海軍元帥去指揮北方的司令部,至於南方的司令部也許會派凱塞林去;他對後者的任命還拿不定主意。

當天夜間,大批人員撤離柏林。元首最信任的兩個老部下希姆萊和戈林也走了。戈林所帶領的汽車大隊滿載著從他的豪華公館卡林霍爾運出的金銀財寶。這兩個納粹元老在離開柏林時,都相信他們親愛的領袖死期快到,都相信自己將是繼承人。

他們都沒有再見到他。當天晚上也溜到比較安全的地方去的裏賓特洛甫,也沒有再見到他。

但是希特勒卻還沒有死心。在生日的第二天,他下令給黨衛隊將軍菲裏克斯·施坦因納,叫他向柏林南郊的俄國人發動全面反攻,柏林地區的所有一兵一卒,包括空軍中的地面部隊,都必須全部投入戰鬥。

「所有按兵不動的司令官」,希特勒向留守柏林指揮空軍的科勒將軍喊道,「都要在五小時內被處決。你自己也必須拿你的腦袋保證最後一個人也要投入戰鬥。」

發命令那天和第二天,希特勒一直都在焦急地等待施坦因納的反攻消息。這是他多麽脫離現實的又一例子。施坦因納並沒有反攻。他壓根兒就沒有這麽做。這次反攻僅僅存在於這位窮途末路的獨裁者的狂熱的腦海中。當他最後被迫正視現實時,風暴就大作了。

四月二十二日,希特勒走向毀滅途中的最後轉折點到了。從早晨開始一直到下午三點鐘,他都在打電話,就像前一天那樣,試圖從各個指揮站了解施坦因納的反攻情況。沒有人知道。科勒將軍的飛機找不到反攻的影子,地面指揮官也找不到它,雖然反攻應該是在柏林以南兩三英裏的地區進行。甚至連施坦因納本人,雖然他還活在人間,也無影無蹤,更不要說他的部隊了。

希特勒在下午三點例行的軍事會議上大發雷霆。他怒氣沖天地要求知道施坦因納的消息。凱特爾、約德爾等人都毫無所知。但是將軍們卻帶來了其他消息。由於把軍隊從柏林北面撤退下來支持施坦因納,這樣就大大削弱了北面陣地,俄軍已經突破陣地,它的坦克部隊已經到達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