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批判(第7/7頁)

如果勇氣或恐懼控制了決心,那麽就無法找出較為可觀的東西,使得在依靠智慧和推測判斷可能的結果時沒有任何依據可言。

我們還要對批判時使用的語言,批判的工具進行一番考察,因為語言和戰爭中的行動是一致的。批判是一種思考,與行動前要做的思考一樣。所以,我們認為,語言和戰爭中的思考具有相同的特點。這點極為重要,否則它就失去了實際意義,無法成為讓批判走向現實的橋梁。

我們曾說過,理論不應給指戰員提供生硬死板的條文和體系作為他們智力活動的工具。相反,理論應培養指戰員於戰爭中的智力,或者說,在培養的過程中發揮指導作用。

比如,我們不需要也決不允許像幾何學那樣使用輔助線,如果說,真理在這裏無法以體現的形式表現出來,無法間接地發現,而是要直接由洞察力發現,那麽在批判的考察中也理應如此。

我們都清楚,但凡事物的性質務必用煩瑣冗長的道理才能確定時,批判時就要依據理論上已經確定了的相關真理。理所當然的是,當事人在戰爭中總遵循這種真理,不是將它們當作生硬的法則,而只是深刻地領會這些真理的精神。

同樣地,應當領會真理的精神,在批判中也不能將真理當作外在的法則或使用時不必重新闡明其正確性的代數公式來使用。如果想要更精確和更詳盡地證明真理,就可以用理論進行推理分析。

如此一來,批判時就要盡量避免使用隱晦不明的語言,而要運用簡潔的語言和清楚明白的觀念。

當然,批判者難以完全做到這一點,但他必須努力這麽做。不過,可惜的是,迄今為止,我們只在極其少數的批判者身上看到這種努力,多數的情況則因為虛榮心的驅使而出現了煩不勝煩的炫耀自己博學的現象。

常見的第一種弊端是,將某些片面的體系當成金科玉律,濫用到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這類體系的片面性容易發現,並且一經指出,它那法官式的威嚴就被戳穿了。在這裏我們只涉及一定的對象,這樣片面的體系為數畢竟不多,所以危害不大。

第二種較大的弊端是濫用名詞、術語和比喻。盡管有些批判者對所有體系都不滿意,或者沒有完整地學會任何一種體系進而無法完整地使用一套體系,但是他們仍然想要從這些體系中抓住一鱗半爪,並將之作為評判某一統帥行動的缺點的根據。

其中大多數人如果不到處從軍事理論中抓住一些片段作為根據,他們便無法進行批評。這些片段中最小的術語和比喻,往往被作為批判論述的點綴品。

原本屬於理論體系中的名詞術語,一旦從原來的體系中被剝離,而被當成比普通語言更有說服力的真理的小結晶體使用,或者被當成公理,那麽,它們便失去了原本所具有的正確性。

因此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理論著作和批判著作不是運用簡單、樸實的思考方式,使作者知道自己寫的是什麽,使讀者了解自己讀的是什麽,而是相反,作者和讀者的理解很不一致。

第三種弊端是濫舉史例,炫耀自己博學多才。在前文,我們講過歷史對軍事藝術起的作用,下面我們還想專門談一談對舉例和戰史的看法。

一個史實如果未經深入研究便被引用證明某一觀點,那麽它也可能被別人用來證明與之相反的觀點。從遙遠的時代和國家中,從大相徑庭的情況中抽取三四個史例拼湊在一起,常常會引發判斷上的混亂與模糊,不具有一丁點兒的說服力。

這些模模糊糊、混淆不清、似是而非、隨意杜撰的概念對實際生活有好處嗎?幾乎沒有。理論只要采納了這樣的概念,就將與實踐相對立,並受到身經百戰的將帥的嘲諷。然而,倘若理論可以切實地考察作戰的各種問題,確定可以確定的東西,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避免以科學形式和歷史引證作為遮羞布,重視事實,與戰場上依靠洞察力指揮作戰的人員相聯系,那麽理論便不會產生諸多弊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