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戰爭理論(第6/7頁)

知識的範圍大為縮小

這樣一來,我們發現,作戰所需的知識的範圍縮小了很多,理論所需研究的對象就大幅度地減少了。一支整裝待發的軍隊在進入戰場之前所必須具備的,一般軍事活動必需的大量知識和技能,在真正投入到戰爭之前,一定是被壓縮成為數目極少的幾條主要結論,如同某個地方的很多小河流入大海之前先匯成幾條大河一樣。

事實上,統帥所要掌握的只是那些主要結論。這也就是為什麽偉大的統帥通常能夠迅速成長和為什麽統帥並非學富五車。實際上,我們的研究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說我們得出了不同的結論,我們的研究便是錯誤的。

只有這樣的結論才能夠解釋:為何有些跟軍事活動毫不沾邊的人卻能擔任較高的職務,甚至是擔任統帥,並在戰爭中建立了不朽的戰績;為什麽偉大的統帥從來都不源於知識淵博的軍官群體,而大多數統帥都是那些環境不允許他們獲得大量知識的人。因此,那些認為必須從了解一切細節為起點來培養偉大的統帥的人,或者認為這樣做是好處多多的人一直以來都被人諷刺為書呆子。

要證明了解一切細節對統帥沒什麽好處這個觀點是非常容易的。因為人的智力本身就是通過他所接受的知識和思想培養起來的。

大問題的知識和思想可以讓人成大材,而細小和枝節問題的知識和思想,如果不加以拒絕的話,那麽只會讓人變成小材。

以往的矛盾

以前,人們總是忽視戰爭中所需要的知識是簡單的這個問題,人們往往無法將它和那些為作戰服務的活動的大量知識和技能區分開來。所以,在它們和現實生活產生對立時,人們便將這一切都推給天才,他們堅信,天才是不需要理論的,理論也不是為天才建立的。

所以,有人認為知識一無是處,而將這一切都歸於天賦。在現實生活中,有依靠天賦行事的人總是認為,卓越的天才和學問淵博的人好像有著天壤之別。這些人不相信理論,認為作戰完全依靠個人的能力,而個人能力則與個人天賦的高低息息相關,於是他們成了懷疑論者。

對此,我們只能說,這些人比那些只知道相信錯誤知識的人要好一些,但是他們的看法卻跟事實相違背。因為,人們若不積累一定數量的觀念,便不能進行智力活動。

這些觀念絕大多數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習得的,這些觀念便是知識。

那麽,我們究竟需要哪些知識呢?在這裏,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戰爭中所需的知識應當是人們在戰爭中需要直接處理事情的知識。

不同的職位需要不同的知識

在軍事活動的領域內,不同的指揮崗位需要的知識是不一樣的。職位較低的人通常需要一些涉及面較窄而比較具體的知識,職位較高的人往往需要一些涉及面較廣而比較概括的知識。讓一些統帥當騎兵團長,他們未必幹得很出色;讓騎兵團長當統帥,他也未必做得有聲有色。

雖然戰爭中所需要的知識比較簡單,但是運用它們卻並非易事。戰爭中所需要的知識之所以簡單,是因為它幾乎只涉及極少的問題,而且只要人們掌握這些問題的結論就可以了。不過,運用起來卻不那麽容易。

在戰爭中遇到困難是司空見慣的事情,這點我們在第一篇中已經做了詳細的論述。拋開只能依據勇氣才能克服的困難,至於智力活動,只在較低的職位上才是容易的。隨著職位的逐步提高,它的難度就會漸漸增加,到了最高統帥的職位,智力活動便成為人類最困難的精神活動之一了。

這些知識應該是什麽樣的

雖然統帥不一定具備政論家的才能,也不一定要具備豐富的歷史知識,但是他卻必須熟悉國家大事,一定要對傳統的政策、當前的利害關系和存在的各種問題、當權人物等有一定的了解並做出正確的評價。

統帥不必是敏銳的性格分析家,也不必是細致的人物觀察家,但是他一定要了解自己屬下的性格、思考方式、習慣和主要優缺點。統帥不必深諳車輛的構造和火炮的挽曳法,但是他一定要能正確地估計一個縱隊在各種不同情況下的行軍時間。

這些知識是無法通過科學公式和機械方法來獲得的,統帥只能在觀察事物時和在實際生活中通過正確的判斷,依靠理解事物的才能獲得這些知識。

因此,職位較高的人在軍事活動中所需要的知識,可以在考察和思考中通過一種特殊的才能來獲得(這種才能作為一種精神上的本能,像蜜蜂從花裏采蜜一樣,善於從生活現象中吸取精華)。

此外,這種知識還可以通過生活實踐來取得。通過充滿教育意義的生活實踐,盡管人們無法變成像牛頓或歐拉這樣的人物,卻可以具備像孔代或腓特烈這類人的卓越的推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