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死裏整的節奏

假如日本人有足夠理智,東京等城市也許永遠都不會遭到空襲。先前美軍攻占馬裏亞納群島以及對德國的轟炸,都已經表明,美國完全有能力毀滅日本所有城市。就在東京被炸後,消防長官還向天皇匯報,表示他和他的部下在大火面前無能為力。

問題就在於日本始終不肯承認他們已經失敗。盡管從他們無精打采的臉上,完全可以看出這些潛藏的想法,但就是沒有一個日本人允許自己說出“日本敗了”的話。

有這些潛藏想法的人中,就包括裕仁天皇自己。在空襲東京結束八天之後,天皇穿上元帥服和軍靴去調查傷亡情況,他看到了焦土和死屍,然後什麽話都沒有說,就乘著轎車返回了皇宮。

天皇不會說“日本敗了”這樣的話,不過有人得倒黴了。

這個倒黴蛋就是小磯。這位過渡首相自任職起屁股下的交椅就不穩當,他自己也明白這一點,因此便把戰爭出現轉機當成了自個兒胸口上的一抹護心毛——用於金剛護體當然不可能,但一遇到反對聲,至少還能拿出來擋擋煞吧。

丟失硫黃島和轟炸東京,頓時讓這撮護心毛也變得一錢不值,無論主戰派還是“蠢蠢欲動”的求和派,都對小磯失去了信心。裕仁天皇對此十分不安,他召見內大臣木戶幸一,讓木戶出面召集重臣征求意見。

到了這個時候,所謂的重臣們也沒幾個敢講真話的。說好聽點兒,這叫事關國之大體,所以出語謹慎;說難聽點兒,就是明哲保身。木戶問什麽,回答都是東不著邊,西不著際,弄得木戶始終不得要領。

只有前首相近衛還算坦率,他當著天皇的面表態承認:“盡管十分遺憾,我認為日本這場戰爭已經打輸了。”近衛提出的辦法,是先用政變將軍隊裏的“死硬派軍國主義者”一網打盡,然後再直接與美英談判。

政變太嚇人了。天皇和木戶都不能接受,他們能接受的是與盟國展開和談。

其實小磯私下也想過和談。他認為要體面地與美英談判,關鍵還是要與中國的蔣介石言和,可問題是小磯沒有這方面的路子,難以得其門而入。

意識到自己的內閣岌岌可危,小磯仍試圖掙紮。他用丟卒保車的辦法,向天皇和木戶建議對內閣進行大改組,但對方反應非常冷淡,基本上是不把他當回事,天皇只對垂頭喪氣的小磯說了一句“慎重研究”,就把他給打發走了。

天皇的話很婉轉,那就是要小磯下課滾蛋的意思,拎得清的,就應該趕快卷鋪蓋準備走人。可小磯並不是一個拎得清的人,他找到裕仁的叔叔東久邇宮稔彥王,對東久邇宮誇口說,只要把杉山換掉,讓他兼任陸相,就“會把這場戰爭打好”。

不知道東久邇宮有沒有轉述,反正天皇仍是不表態,而小磯面對的,也依然是要把他往死裏整的節奏。

一氣之下,小磯便對木戶說:“我明天就辭職,你們抓緊時間另請高人吧。”

內大臣最重要的職能就是挑選新首相。4月5日,小磯正式向天皇提出辭呈,木戶則分別試探了四位軍方大佬的態度,他們分別是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陸相杉山元、海軍軍令部總長及川古志郎、海相米內光政。

木戶希望這四人中有一人能站出來主持局面,但四人都掌握戰爭中樞,知道戰爭已經打不贏了,誰也不願意接下這爛攤子。米內倒是給木戶推薦了一位——海軍大將鈴木貫太郎。

鈴木做過裕仁的侍從長,天皇曾親切地稱他為“親父”,木戶覺得這個推薦人選還算靠譜。如果在平時,木戶可以直接向天皇提出建議名單,但這回的新首相人選不比其他,不僅要進行和談,還要能夠被陸軍接受,也就是說,要避免小磯身上的所有弊端,木戶不得不慎之又慎,他決定召集重臣議決。

下午5點,重臣們都被召到皇宮。東條第一次以重臣身份出席會議,他一開口就咄咄逼人:“戰爭期間政府更叠頻繁不好,下屆內閣必須是最後一屆!目前,國內有兩股思潮,一派人認為為了確保國家的未來必須打到底,另一派人則想迅速實現和平,即使無條件投降也在所不惜。我認為我們必須先解決這點。”

東條的態度很明顯,他反對任何主和派人士組閣。其他重臣沒他這麽不著調,但又不願意跟東條公開沖突。

海軍大將岡田啟介支持鈴木當選,他打起了圓場:“下一屆內閣必須考慮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戰問題不能在這裏決定。”

室內一陣沉默。有人開始假惺惺地附和東條,說戰爭一定要打到底,更多的人模棱兩可,能打太極就打太極。

當天主持會議的是鈴木,眼見一個小時過去了,還是議而未決,他便建議從重臣中選擇一人擔任首相,並且提出了近衛:“當首相是很累的差使,我想請我們當中最年輕的近衛公爵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