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魔方陣

當“英俊戰士”機群向日艦沖去時,曾從高空突然下雨一樣地落下許多油箱。油箱掉入海裏後,乒乒乓乓地激起巨大浪花,對低空飛行的飛行員造成了嚴重的視線阻礙。

這是P-38戰鬥機群拋下的副油箱。當時它們正在“英俊戰士”頭頂護航,並準備在爬升後與擔任艦隊掩護任務的日軍“零”式格鬥,拋掉副油箱是為了增強機動性,卻無意中給低空作戰的己方戰機帶來了意外之險。

P-38“閃電”式是一種高空高速的雙發戰鬥機。在歐洲戰場上,P-38不太受歡迎,原因是與德軍性能最好的戰鬥機相比,缺乏對抗能力,但自1942年底加入美澳空軍後,這朵野百合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P-38的空中機動性固然不如“零”式,不過其爬升率和俯沖速度都優於“零”式,且機頭火力密集,只要避免與“零”式在空中纏鬥,就可以對防護能力較弱的敵機進行毀滅性打擊。在日軍飛行員中,P-38另有綽號:雙胴惡魔。

28架P-38組成的“惡魔方陣”與“零”式進行了對拼。參戰的P-38飛行員瓊斯中尉用一次長點射,打爛了一架“零”式的機身,這架“零”式隨後便失去控制,拖著一道濃濃的黑煙垂直栽了下去。

空戰中,“零”式被擊落六到十架,盟軍只損失了三架P-38。“惡魔方陣”的阻擊,使“零”式分身乏術,無暇再去攻擊或幹擾盟軍的轟炸機群。瓊斯回顧道:“俾斯麥海之戰的特別之處在於,這是一場在海上交戰,由空中決勝的地面戰役。”

日軍對盟軍的低空轟炸技術感到十分震驚:B-25一共投擲37發500磅炸彈,17發命中目標。20架A-20投擲20發500磅炸彈,命中11發。高空的B-17也報告命中5發,只是未能得到事後驗證。

密集的低空攻擊,甚至使驅逐艦都無法規避。少數轟炸機因炸彈掛架發生故障而無法投彈,就用機載機槍對敵艦進行掃射,在令敵艦甲板發生爆炸並起火後,它們又尋找其他目標攻擊,直到彈藥耗盡。

日軍防空火力在很大程度上近乎無效,僅擊中並迫使一架B-25墜毀。受損的另外一架B-25是因為與敵艦桅杆撞了一下,最後仍得以安全著陸。

盟軍飛機向日軍運輸艦發起猛烈空襲。飛機打運輸艦,相當於在遊戲裏面開了外掛,高興怎麽打就怎麽打,而對方根本不知道怎麽還手

海面上的日艦亂作一團,爭相躲避低空進襲的轟炸機群,整個艦隊都陷入了火海之中。16艘艦船中只有一艘驅逐艦未被擊中,所有運輸艦都燃燒著沖天大火,不是在徐徐下沉就是在持續爆炸,船上的日軍士兵則爭先恐後地跳進海裏逃生。

俾斯麥海成了日軍的災難之海。當盟軍低空攻擊機群投擲完炸彈重新爬升時,它們所經過的海面上一片狼藉,到處都是掙紮晃動的人頭,以及隨波漂流的補給物資。

下午1點,盟軍戰機上再次在沃德·亨特海角上空集結,實施第二次攻擊。整個空襲行動持續了一整天,中間的短暫停歇,是因為機群需要返回基地加油掛彈。

當天黃昏,日軍四艘驅逐艦沉沒,全部八艘運輸艦或沉或癱,殘余的四艘驅逐艦打撈起盡可能多的幸存者,趁著盟軍下一輪打擊尚未到來,匆忙向北撤往拉包爾。

日軍驅逐艦撤得很及時,雖然晚上盟軍空軍無能為力,海軍卻完全可以過來倒騰兩下,駐於新幾內亞東海岸的魚雷快艇分隊趕到了俾斯麥海域。

魚雷快艇分隊共有10艘PT艇(即巡邏魚雷快艇),兩艘碰到水面的船只殘片受損,被迫先行返航,其他快艇來回兜了一圈,只發現一艘被丟棄的運輸艦“大井川丸”號孤零零地在水面漂浮著。

太不好玩了。水手們百無聊賴,只得給“大井川丸”號餞行,用兩枚魚雷將它送入海底。

隨後的幾天裏,盟軍飛機的攻擊重點發生轉移,它們聯合魚雷艇群,在俾斯麥海域來回巡邏,搜索海面上漂浮的日軍幸存者及用以救援的折疊艇、快艇,然後用機槍、炸彈毫不留情地予以擊殺和擊沉。在這一過程中,即便B-17也降至距海面50英尺的高度,對落水日軍進行掃射。

血水引來大量鯊魚,使得俾斯麥海變得更加恐怖,執行如此血腥而殘忍的任務,讓很多飛行員覺得非常難受。

在白天的空戰中,曾有一架盟軍的B-17被擊中,機組人員在跳傘時遭到日軍戰鬥機的機槍掃射。有人據此認為,盟軍在進行以牙還牙式的報復,但從軍事上講,這麽做其實有其必要性——如果讓救生艇靠岸,或任由慣於負隅頑抗而拒不投降的日本兵遊到岸上,將極大地增加盟軍地面作戰的難度,並給沿岸防守薄弱的盟軍陣地造成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