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因病離戰場

突襲馬紹爾群島後,不知哪個想象力貧乏的參謀出了個餿主意,將哈爾西艦隊編為第13特混艦隊,並授予其“13日遠程襲擊”任務。

“13”在西方是一個非常不吉利的數字,更何況還是“雙13”,沒有哪個神志清醒的水手願意在這種情況下啟程。哈爾西聽說後非常生氣,立即派參謀長去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進行抗議,司令部發現部署確實欠妥,趕緊予以更正,將哈爾西艦隊重新編為第16特混艦隊,並將他們的出港日期提前了一天。

經常需要出海遠航的人都是迷信的,山本如此,哈爾西亦然。盡管改了番號,哈爾西此後還是遇到了一系列倒黴事:幾次襲擊都雷聲大雨點小,戰果不盡如人意,好不容易碰到珊瑚海海戰,又沒能趕上參加戰鬥。

只剩下東京空襲還能拿來講講,可對哈爾西來說也不是件完美無缺的樂事,因為最後把炸彈拋到日本本土的,是陸軍轟炸機,而不是他哈爾西的艦載機。

哈爾西不知道,以上這些還不算倒黴的極致。

早在空襲東京時,哈爾西全身就起了皮疹,身上奇癢難忍,所有建議的療法他都一一試過,無一奏效,等到他率艦隊返回珍珠港時,實在是沒法再堅持了,只好到醫院進行檢查。

醫生檢查後將其確診為“全身性皮炎”,病因初步估計為,精神高度緊張加上熱帶陽光照射所致,必須馬上住院治療,再也不能耽擱。

哈爾西拖著病體,堅持在住院前先見一見尼米茲。

當尼米茲見到哈爾西時,他一眼就看出醫生提出的住院要求是合理的——哈爾西整個人已經變了形,不僅眼圈發黑,而且十分消瘦,連身上的軍服都顯得空空蕩蕩。

也難怪,6個月了,除了短暫的泊港外,這位大將一直人不解甲,馬不卸鞍,在艦船上進行指揮,如此辛勞,即便鐵人也得垮掉。

哈爾西積勞成疾,再不能繼續領兵打仗,這讓尼米茲的心涼了半截。盡管有人懷疑弗萊徹在珊瑚海海戰中指揮不力,尼米茲也只能決定讓他繼續擔任總指揮。

第16特混艦隊還缺少一個指揮官,尼米茲請哈爾西舉薦替代者,哈爾西推薦了斯普魯恩斯。

斯普魯恩斯此前擔任巡洋艦隊司令,名氣雖不大,但尼米茲對他印象不錯,如今又有哈爾西的鼎力推薦,當即對其委用。

哈爾西就這樣暫別了他心愛的戰場,他把這次被迫放棄指揮作戰看成是“一生中最痛苦的失望”,此後他便全身塗滿藥膏,乘著船到美國本土接受特別治療。

弗萊徹的第17特混艦隊遲一天到達珍珠港,之所以遲到,自然與“約克城”號的受傷有關。

未來的中途島之戰,必然也會像珊瑚海海戰一樣,是航母與航母的對決。太平洋艦隊原有5艘航母,除了第16特混艦隊的“企業”“大黃蜂”外,第17特混艦隊已經損失了“列克星敦”,“約克城”則千瘡百孔,必須進行修理。

曾在美國西海岸進行大修的“薩拉托加”倒是已經修復,但又遠在南美,難以如期抵達中太平洋參戰。

巧媳婦也做不出沒米的粥,面臨只有2艘航母可以參戰的窘境,尼米茲急得跳腳,他甚至不惜放下老大哥的面子,將借條打到英國海軍部,希望可以借艘航母用用。

英國人的答復彬彬有禮,同時無價可還:“一艘也不能借,我們本身也需要保衛大英帝國的安全。”

這是最讓尼米茲傷腦筋的階段,他不是一個容易緊張的人,但在中途島戰役之前的那幾天,他一下子就失眠了,眼睛熬得通紅。

唯一的希望,只能寄托在“約克城”上面。除了主機沒有損壞外,“約克城”遍體鱗傷,有人預計要三個月才能修好,弗萊徹相對樂觀一些,不過也說起碼得耗時兩周,已經無法趕上即將到來的戰鬥。

尼米茲當過海軍工程人員,在軍艦修復方面並不外行。未見到“約克城”之前,他根據電報上的描述,就判斷修復不需要三個月,但會不會花費兩周,得看實際情況了再說。

1942年5月27日,日軍機動部隊的起錨日,也是“約克城”返回珍珠港的日子。尼米茲登上“約克城”,親自對艦身進行檢查。

“約克城”的推進器、升降機都是好的,木制飛行甲板已在返航途中修復。被炸彈穿了窟窿的艙體需要修補一下,其他的只是難看一些,並不影響作戰和安全,特殊時期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尼米茲以行家的眼光判斷,這樣處理應該不需要兩周,幾天就可以了。他轉身向維修部門下達命令:“想盡一切辦法,限定三天內修好!”

維修部門馬上行動。不到一個小時,焊接工具、鋼板以及其他材料就都集中到了船塢,大批機修工蜂擁而至,艦上的纜繩尚未系好,艦面就響起了一片叮叮當當的敲打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