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困難,誰都一大堆

就在帕西瓦爾裹足不前的時候,山下已經看到了宋卡燈塔上青白色的燈光。

山下將第25軍兵分兩路,其中近衛師團由陸路進入泰國,占領曼谷後,再沿馬來西亞半島南下。第5、第18師團則由他親自率領,在艦隊的掩護下,分批從海上登陸,登陸點除泰國的宋卡、北大年外,還有馬來西亞的哥打巴魯。

1941年12月8日(東京時間),日軍開始了風險極大的奇襲登陸戰。

日本人選擇在這一天登陸,是有講究的。因為根據氣象台的預測,要是錯過這個時間,在馬來西亞半島的東岸就會出現台風暴雨,海浪波高將超過兩米,以後直到第二年4月上旬,這段時間都不可能再登陸了。

處於東北季風氣候的馬來西亞半島,並非無隙可乘,12月8日正是這樣一個可以利用的日子。淩晨3點,登陸艇駛近馬來西亞海岸,距陸地還有一段距離,日本兵們便撲通撲通地跳入海中,然後涉水向岸邊沖去。山下也想耍把帥,跟著士兵一道跳下去,可是海浪使得艇體劇烈搖晃,老是找不準機會。操縱登陸艇的士兵見狀,突然從後面大聲喊道:“喂,山下,趕快跳呀!”

山下這時候也忘了他是軍司令官,下意識地答應一聲,便跳了下去,到岸上時渾身都濕透了。應該說,山下其實非常走運,如果英國的“Z”艦隊早點出發,並有航母護衛的話,他就完蛋了。日軍的護航艦隊只有一艘萬噸級的巡洋艦以及幾艘驅逐艦,根本無力與“Z”艦隊抗衡,到時登陸部隊必將遭受滅頂之災。

就算“Z”艦隊不來,帕西瓦爾只要發動“鬥牛士”,此時此刻,迎接日軍的也就不只是洶湧浪花,還有瓢潑彈雨了。

據說在長達四年的戰爭中,山下唯一失眠的時候,便是馬來西亞登陸的那一夜。英聯軍的防禦措施,無論海上截擊還是陸上阻擊,他都想到了,他也知道這兩個因素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導致登陸完全失敗,他不能不為之膽戰心驚。

萬幸的是,英國人什麽都沒做。山下撿了個現成便宜,他的第25軍開了太平洋戰爭的第一槍,比偷襲珍珠港還快了一個半小時。

哥打巴魯首先被攻破,山下控制了第一個灘頭堡。隨後,宋卡、北大年也成為他的囊中之物,附近機場均被日軍迅速搶占。

12月9日,馬來西亞北部機場遭到日機空襲,原本的158架飛機僅剩下10架。

12月10日,馬來西亞海戰爆發。“反擊”號、“威爾士親王”先後被擊沉,英國遠東艦隊潰不成軍。戰報傳來,新加坡報紙都刊登出了“威爾士親王”號的照片,不過照片外已加上了黑框,一種失望和不祥的預感在島上迅速蔓延。

這三天,帕西瓦爾在幹什麽呢?發開戰布告,表決心,開會議,全是做一些紙上談兵的無用功。

12月11日,由海陸空高層官員共同列席的“戰爭指導會議”剛開完,澳大利亞師師長貝內特少將便向帕西瓦爾建議:“對不起,閣下,戰爭是無法用文件和會議打勝的,我們有必要立刻整頓戰線和集中兵力。”

貝內特實在忍不住了。自古無考場外的舉人,光練嘴皮子不動拳頭怎麽行?何況對方已經殺到了家門口,他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所謂的“戰爭指導會議”毫無意義,空軍、海軍都潰滅了,就剩下陸軍。這種時候,還要海陸空一個個輪著誇誇其談,不是在浪費時間嗎?

老老實實探討一下陸軍配備的弱點,才是正經事。

馬來西亞半島原有的兵力布防,是控制每一處要害位置。這在和平時期無可指摘,但到要打大仗的時候就不行了,會造成兵力和物資的分散,且容易讓日軍各個擊破,因為每一處的守軍都不足五千人。

貝內特認為,要想打退日軍進攻,就應該趕緊設定防禦決戰的戰線,把兵力集中到那裏去進行反擊,否則就只有被趕下海去。

貝內特的建議與麥克阿瑟在菲律賓采取的戰術十分相似,不失為明智之舉。可是帕西瓦爾聽後,只是漫不經心地搖了搖頭:“不。”

帕西瓦爾讓貝內特再看一下馬來西亞地圖:“在半島上供兵力調動的道路只有幾條,而且道路很窄,集中兵力是不可能的。”

事情沒做之前,先把困難想得無法克服,這一點已成為帕西瓦爾的痼疾。在沒有及時發動“鬥牛士”後,沒隔幾天,他又掉進了同一個坑裏。

帕西瓦爾自我安慰道,這樣分散式的布防其實也不錯,可以逐漸把日軍兵力全部消耗掉。

貝內特滿面愁容,幾乎聲淚俱下:“是有疑問的,閣下。”

形勢危急,少將已顧不得上司的面子了。在貝內特看來,日軍指揮官就是一只動作迅猛的惡狼,而帕西瓦爾則活脫兒是一只優柔寡斷的綿羊,關鍵時刻,扛不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