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賣金的撞著了買金的

張鼓峰一役前後,關東軍領導層的不滿情緒一直很大,不是對尾高獨斷專行不滿,而是認為參謀本部不值得信任。

如果以根正苗紅來衡量,關東軍可比“朝鮮軍”要牛多了。它直屬天皇管轄,所轄師團都是日軍中裝備最好,訓練最嚴,戰鬥力相對也最強的部隊,因此號稱“皇軍之花”。

關東軍的最大假想敵便是蘇軍。關東軍對蘇軍的印象,還是“幹岔子島事件”中,不花多少力氣便擊沉蘇軍炮艇的記憶。張鼓峰戰役結束後,盡管軍部一再對外聲稱日軍沒有吃敗仗,但在內部,大家都知道“朝鮮軍”和第十九師團最後打得很慘。

關東軍火大就火大在這裏,在他們看來,如果參謀本部、“朝鮮軍”司令部肯放手讓尾高一搏,飛機坦克一齊參戰,這場小小的邊界戰爭絕不至於陷入被動。

關東軍的判斷,就此便被飛機坦克的缺席給糾纏住了,沒幾個人在乎蘇軍相對強大的綜合實力,大家只是對蘇軍作戰素質和技能的薄弱津津樂道。即便停戰,還有人提出,應該由比“朝鮮軍”更為精銳的關東軍出面,把蘇軍趕到張鼓峰以外去。

張鼓峰畢竟是“朝鮮軍”料理的範圍,關東軍再激昂再憤慨也插不上手,他們只能把力氣用在自己那一攤子上。

關東軍其實也有一個“張鼓峰”,這就是呼倫貝爾草原上的諾蒙坎。傳說康熙年間,曾有一個叫諾蒙坎的喇嘛在此傳經布道,諾蒙坎由此得名。它是一座半草原半沙漠的空曠荒原,淡水極為缺乏,唯一的淡水資源為哈拉哈河及其支流。

到了雍正時期,內外蒙就在哈拉哈河以東十五公裏處劃分界線,史稱“雍正界線”。河西是沙丘綿延的不毛之地,河東沿岸地帶均為水草肥美的濕地,外蒙士兵經常渡河到東岸放牧。

日本人以精細著稱,“滿洲國”成立後,內蒙事務實際由關東軍所操縱。關東軍在一張過去俄軍的遠東軍事地圖上發現了漏洞,在這張地圖上,繪圖人員按照“有山以山為界,有河以河為界”的原則,想當然地將“國境線”定在了河流中線。

關東軍立即指示“滿洲國”修改地圖,把邊防巡邏線移到了哈拉哈河。隨後蒙古也發現了這個問題,開始與“滿洲國”及其背後的關東軍爭執不休。

眉毛出賣了眼睛

當時外蒙古在蘇俄的暗中扶持下,宣布獨立已有十年之久,但因為與大多數國家都未建交,外界對其政治內幕一直處於猜謎的狀態,即便是關東軍,也不知道外蒙古與蘇聯的真實關系如何。有人甚至提出,能不能采用離間計,拉攏外蒙古親日反蘇。

要刺探這樣封閉型“國家”的情報,實在是太難。為了摸清對方的底牌,同時進行拉攏的嘗試,關東軍便授意“滿洲國”與外蒙古在滿洲裏進行邊界談判,史稱滿洲裏會議。

會議召開前,關東軍特意安排往滿洲裏運送了大量日用商品,不是要繁榮當地市場,而是要給與會的外蒙方代表看一看,“日滿提攜”是何等的其樂融融,以便為“日蒙提攜”制造機會。

關東軍費盡心思,玩盡花樣,可是事實勝於雄辯,會議召開那一天,外蒙方代表不用買商品,瞧瞧偽滿代表,就明白“日滿提攜”到底是怎麽一回事了。

與外蒙方代表身著統一民族服飾不同,偽滿代表簡直是個服裝的大雜燴:有人穿長袍馬褂,有人穿軍裝皮靴,還有人幹脆身著和服木屐,完全是日本人的裝扮。

偽滿代表在談判時根本不敢有自己的主張,全是哼哼哈哈,言不由衷。遇到重大問題,實在避不開,他們還得向自己的“日本隨員”請示,而這幾個參加談判的“日本隨員”,也儼然主宰著偽滿代表團的一切。

眼睛出賣了心靈,眉毛又出賣了眼睛,關東軍自己就把“日滿提攜”的美好形象給生生毀了。外蒙古代表團在談判桌上絲毫不肯相讓,擔任團長的“外交部副部長”桑布更是極其強硬,讓關東軍大為頭疼,就這樣,滿洲裏會議斷斷續續開了一年多,最後什麽結果也沒談出來,倒是引起了蘇聯和外蒙的共同警覺。

就在談判談到一半時,蘇聯和外蒙古簽訂了互助協議,在法理上確認了同盟關系,蘇聯明確宣稱:“根據協議,任何一個國家進攻蒙古,將意味著對蘇宣戰。”

要說關東軍在滿洲裏會議上一無所獲,肯定是不對的,因為他們至少弄清了蘇聯與外蒙古的關系,用不著再疑神疑鬼,或做其他不切實際的幻想了。

自此,外蒙古被日本視為蘇聯的傀儡國,所有矛頭都指向蘇聯。日本政府召開五相會議(五相為首相、陸相、海相、藏相、外相),正式制定了“北攻蘇聯,南下南洋”的所謂“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