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驚雷 ——東北軍和日軍戰車的一次殊死戰鬥

四散的硝煙,被炸斷履帶的日軍戰車槍炮齊發;困獸猶鬥,只有手榴彈和步槍的中國步兵迎著血紅的彈雨前赴後繼,以死相拼……

這是一張30年前日本歷史圖書的插頁,題名叫做《袖珍戰車的拼死之鬥》。日本畫家顯然想表現日軍戰車的“神勇無畏”,然而,不自覺中,卻留下了那個時代中國軍人用血肉築成長城,寧死不屈的戰魂。

也許因為這張作品太逼真了,我不由得仔細觀看它。而這一觀察,竟讓我發現它記錄了六十多年前極多惡戰的真實的影子。如果我們對畫面上的場景進行分析,竟有一種重回抗日戰場的感受。

首先吸引我注意的,是那輛被擊毀的日軍戰車。日軍中是真有這種戰車,還是畫家的杜撰?

這輛戰車造型獨特,前車體長,後車體短,頂部有一個丘形炮塔,上覆圓形裝甲艙蓋,前車蓋上左側有一具探照燈。全車造型矮小,到處有凸出的鉚釘,顯示依然沒有采用焊接車體。從這些特征判斷,這種戰車,正是日軍在侵華前期大量使用的94式輕型坦克。

日軍在中國戰場大量使用的94式輕坦克

七七事變後,日軍侵華部隊大量使用戰車,給裝備簡陋的中國軍隊造成極大傷亡。其中,裝備最為廣泛的,就是89式中型坦克和94式輕型坦克。94式輕型坦克,三菱重工制造,這種戰車重3.5噸,裝備37毫米戰車炮一門,機槍一挺(後期型兩挺),裝甲厚12毫米,乘員兩人(後期型三人),時速40公裏。因為這種戰車體型矮小,被日軍稱為“豆戰車”,就是袖珍坦克的意思。

日軍94式戰車偵察部隊,可以看到車輛的比例,這種戰車確實堪稱袖珍。

中國稅警總團(孫立人部)使用的1.5噸維克斯水陸兩用戰車

如果在世界範圍來看,對比德國、英國、美國的各種戰車,這種袖珍坦克戰鬥力相當差,尤其是裝甲薄弱,幾乎在任何反戰車炮面前都不堪一擊。但是,在中國戰場,它卻橫行一時。因為中國軍隊裝備太差,前線部隊普遍裝備的最重型武器就是迫擊炮,如果有防戰車炮,那簡直就是寶貝(在淞滬、南京、徐州、武漢、太原諸戰役,被中國戰防炮擊毀的94式坦克相當多,可惜大多數時候中國軍隊手中沒有這種武器)。中國軍隊最普遍裝備的捷克式7.7毫米機槍,只能在它的裝甲板上擊出5-6毫米深度的凹坑,無法將其擊穿。因此,面對幾乎只有步兵武器的中國軍隊,這種94式輕型坦克還是有很大的威力。此外,它的越野能力不錯,比89式中型坦克更為活躍。

說來令人慨嘆,如果3.5噸的94式只能叫豆戰車,那中國軍隊當時作為秘密武器,寄予厚望的第一種戰車,1.5噸的維克斯水陸兩用戰車,又該叫什麽呢?

從畫面上,可以看到這輛日軍坦克的履帶被毀。94式的履帶纖細,正是它的薄弱之處,中國軍隊的地雷、迫擊炮、集束手榴彈等都能夠對它構成威脅。事實上,對畫面上這一戰的考證證明,這輛日軍坦克,正是被中國軍隊的集束手榴彈所摧毀。

那麽,我們接著來看一下畫面上中國軍隊的情況。

坦克的側面,可以看到沖開的鹿砦和鐵絲網,顯然這次戰鬥發生在日軍坦克突擊中國軍隊陣地的過程中。在中國戰場,兩軍對戰車的使用都沒有達到閃電戰、坦克集群決戰這樣先進的水平,戰車的指標也較為落後,雙方都將坦克用於掩護步兵的沖擊,算是亞洲戰場的一種地方特色。

畫面上共有14名中國軍人,可以看到其中兩人已經戰死,4人正在遭到日軍射擊而或死或傷,而其余戰士雖然裝備簡陋,卻無一人退卻,都是面向日軍的炮火,向敵人的坦克猛撲。

真我中華好男兒本色。

抗戰後期,隨著中國軍隊反戰車武器的增強,94式從裝甲和火力上都漸漸招架不住,逐漸離開了作戰一線。這是日軍送給汪精衛偽軍作為教具的94式戰車。

第一個感覺,我曾經認為這支剽悍勇猛的軍隊是八路軍,因為他們那種服裝,太符合對八路軍的一貫印象了。然而,很快我就打消了這種看法。這支部隊服裝整齊,裝備精良,如果是八路軍,必然是八路軍的主力部隊,但他們卻沒有八路軍必備的臂章。而從他們的服裝來看,這些戰士穿的上衣較長,正是國民黨軍抗戰前期普遍穿著的冬季軍裝式樣。

大多數戰士手中的武器,是國民黨軍典型的漢陽造步槍。倒在地上已經戰死的那名戰士的步槍,槍托帶著漢陽造典型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