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風流人物(第2/4頁)

“我真的已經金盆洗手了。”

站在法庭的被告席上,王孟起當真是一臉的委屈,滿腔的無奈,“我不想一輩子都當三只手,我有了一個已經快要談婚論嫁的女朋友,我不想讓她知道我的職業,我更不想我將來的兒子或女兒走我的老路。我明明反復告誡自己,但是不知道為什麽,我的手就不聽自己的控制,連我自己都不知道在什麽時候,我就從公交車上‘順’了兩個錢包。要不是我自己都沒有注意,我又怎麽可能在下車一個多小時後,都沒有處理掉身上的危險物品,讓他們逮了一個正著?”

不管王孟起是真的金盆洗手,想要從此退出江湖也罷,還是他臨時編了一個故事,想要博取一點同情分減少刑期也罷,以王孟起這麽多年偷盜的財物總和來看,他如果不被判處死刑,至少也得蹲上十幾年大獄,這還得要求他進了監獄後,絕不能再不自覺的情況下,“順”了別人的東西。

看到這樣一份資料,戰俠歌批注如下:天才!

李曉陽,綽號軍長,李曉陽現年五十七歲,也許是所有資料中,年齡最大的一個,但是他保養得宜,兼之風度翩翩,更擁有不俗的品味,說起美酒名煙意大利的手工寶石作坊,他是如數家珍,一看就像是出身名門眼界不凡的紳士。

最重要的是,在李曉陽身上,有一種屬於軍人的陽剛氣質,他只要往你面前一站,就算沒有穿著軍裝,也能騰起一種不怒自威的威嚴,讓你心裏明白,站在自己面前的這個人,絕對是一個手握大權的實力派人物。

李曉陽出生在五十年代,在二十歲時,李曉陽正逢七十年代中國史無前例的文革浩劫,當時他是一個上尉,李曉陽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到各地遊歷,指導地方紅色力量,他的演講激情而富有煸動魅力,肢體語言的運用更是恰到好處,說到動情處,李曉陽滿臉熱淚泣不成聲,台下的掌聲更是如狂風驟雨般的響了起來。到了後來,知道是李曉陽特派員做報告,經常有人拿著一個小板凳,翻山越嶺上百裏的專程趕過來聆聽李曉陽特派員的講課。遇到那些上山下鄉的知青,李曉陽這個比他們大不了幾歲的大哥,更是噓寒問暖,甚至不辭辛苦的幫他們向老家的親人帶話。

面對如此熱心不遠千裏趕過來送信的年輕軍官,那些下鄉知青的父母們,當然要好好款待,順便請李曉陽給自己的孩子帶回去點雞蛋、掛面、花生米之類的副食品,在寫給孩子的回信裏,當然也會再夾帶一點人民幣、糧票之類的東西。這些信,李曉陽是從來沒有拿回過的,因為他的工作實在太忙了,他需要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指導那些紅色力量,去用自己的演講,來喚醒更多人熱血了。

李曉陽在三十歲時,八十年代的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下,已經是團長級別的李曉陽,也帶著軍方的采購定單,開始周旋於商場和政界,順便吃吃回扣,拉拉個人贊助,偶爾再和人合作,搞點什麽走私。

李曉陽在四十歲時,他在商場上的生意越做越大,在同時他順理成章的仕途順暢,成了一位師長。

已經步入九十年代的中國,國家漸漸安定富強,長期沒有戰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報考軍校一勞永逸的找到一條合適的仕途。在這種情況下,李曉陽接到上級的通知,在中國某市成立了陸軍學院,並把自己的師部,遷到了陸軍學院。

如果誰高考時,因為達不到分數線和軍校失之交臂,沒有關系,只要你的父母願意交納“一定”的贊助費,就可以進入李曉陽開設的軍校就讀。第一年李曉陽就招收了一百二十名地方生,收取四百八十萬贊助費。除了讓這些學生接受正規軍事的課程之外,李曉陽更加入了大量生活實踐課,讓這些學員通過參加各種義務勞動和工作,來培養團隊默契與責任感,美其名曰社會實踐,增進軍民了解及感情活動。

“對於成績優異的學員,根據一貫表現和教官的評語,在畢業時會考慮直接越級授銜!”

越級授銜,這代表了軍校畢業後,可以在軍校少奮鬥三至四年!聽到這樣的話,所有人的眼睛都發光了,一群在家裏嬌生慣養的學員,每天都在工地上就像是一群狗似的累死累活,每個月只能拿到幾十塊錢的津貼補助,還樂此不疲。

第二年,李曉陽以每人五萬贊助費的標準,又招收了一百八十五名地方生。

第三年,李曉陽榮升為少將,他管理的軍校,順理成章的跟著水漲船高,師部的牌子也換上了某某軍部的招牌。

第四年,李曉陽招收的第一批學員即將畢業,在和這些學員舉行了畢業慶典後,當天晚上李曉陽軍長兼校長,就和二十幾位教官全部失蹤了。連帶和他們一起失蹤的,是剛剛收集起來的第四批學員贊助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