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海市蜃樓(上)(第2/4頁)

沒有人會相信戰俠歌這樣一位詭雷設計大師,會白白浪費身上最後一顆手雷外加兩個子彈匣,通過軍事衛星觀摩這場最經典以弱勝強遊擊戰、詭雷戰、沙漠地形特種作戰的世界各國特種部隊士兵一起對著教官舉起了自己的手。但是這一次,就連他們的教官也沉默了,思索了良久,這些教官才輕聲道:“大家都睜大眼睛好好看著,好好學著點吧!”

為了解決通過軍事衛星監控無法向大家傳遞實況聲音的問題,在各個國家安全部門,那些負責監控這場戰爭,能夠讀懂唇語又能說一口流利中國話的特工人員,都成了臨時翻譯員,他們死死盯著戰俠歌的嘴唇,將他說出的每一句話都一字不漏的翻譯過來,再通過特殊專線,直接傳送到那些正在觀摩學習的特種部隊多功能播放大廳裏。而在他們的身後,還有更多的翻譯專家,在重新回放錄相帶,唯恐將戰俠歌的話翻譯錯一個字!

三十分鐘後,這樣一番翻譯過來的文稿,連帶沒有經過任何剪輯充分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錄相帶,就被列入各國軍方絕密級特種訓練材料中“詭雷”戰最經典案例,被永遠記錄在冊!

“海市蜃樓分為兩種,一種海市蜃樓發生在海上。這裏空氣濕度大,在一定範圍之內的空間空氣濕度比較大,另外厚度比較大,這樣大面積的水蒸汽在運動下陰差陽錯地就能形成一個巨大的透鏡系統。就象一個巨大的放大鏡和顯微鏡一樣,把其它位置的景象反映到我們的眼前。另外,海市蜃樓也經常發生在雨後,這時的空氣濕度較大,也易形成透鏡系統。平靜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偶爾會在空中或‘地下’出現蜃景。”

趙海平聽戰俠歌講解到這裏,覺得自己更迷糊了,事實上不只是趙海平,在全世界至少有十五萬名資深特種戰專家都豎直了耳朵唯恐聽漏了一個字,因為他們和趙海平一樣迷糊了。

“當近地面的氣溫劇烈變化,會引起大氣密度很大的差異,遠方的景物,在光線傳播時發生異常折射和全反射,從而造成蜃景。簡單的來說,海市蜃樓是近地面層氣溫變化大,空氣密度隨高度強烈變化,光線在鉛直方向密度不同的氣層中,經過折射進入觀測者眼簾造成的結果,這樣的現象一般時間都不會很長。在我國的秦皇島市,發生了一起長達兩小時的海市蜃樓,已經被謂之奇跡。”

趙海平替全世界十五萬名資深特種作戰專家問出來一個關鍵性問題,“既然海市蜃樓是一種很短暫的自然現象,又關我們什麽事?還有你把我們最後一顆手雷埋在了這個小沙丘上,我實在看不出敵人有什麽必要,非要浪費體力的跑到這個小沙丘上曬太陽找死。”

戰俠歌笑了,他真的笑了,他抓起一把沙粒,道:“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這裏在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個鹽湖,它雖然幹涸了,卻在沙層裏留下了大量天然石英。如果說海市蜃樓只是一種短暫而偶然的自然現象,那麽在這個區域內,只要氣溫達到足夠標準,在這些石英的作用下,我預計從中午一點到下午五點之前的四個小時裏,這一片區域的海市蜃樓將一直持續下去!”

聽戰俠歌說到這裏,那些資深特種作戰專家,已經有一大半了解了戰俠歌這段話背後的含意,冷汗瞬間就浸透了他們的內衣,而一些特種部隊士兵到這個時候還沒有反應過來,他們都用好奇的目光望著被他們稱為“鐵漢”的教官,看著細細的汗珠,慢慢從教官的額頭上滲出來。

那些特種部隊資深實戰專家兼教官,幾乎在同一時間說出一句驚人相似的話:“這下那批恐怖份子聯合追擊部隊要有大麻煩了!”

陷入海市蜃樓的幻境中,不但眼前全是沒有任何實質意義的海水和小島,更會影響部隊的視線,使他們無法尋找遠方的敵人,而正如戰俠歌教趙海平的那樣,想要破解海市蜃樓的方法就是找一個比地面垂直高出三米以上的地形站上去,就能擺脫熱空氣的影響。

能懂得這一點的人,當然是那些從小就生活在山地沙漠中,又和蘇聯軍隊打了九年“聖戰”的阿富汗遊擊隊!

恐怖份子追擊部隊在兩個半小時後,趕到了這片被海市蜃樓包圍的領域。實戰經驗最豐富,作為整支恐怖份子追擊部隊實質領袖人物的阿富汗遊擊隊長,皺著眉頭四處眺望了一下,在他們的附近方圓兩三公裏範圍之內,似乎只有一個和地面落差有四米多高的小沙丘孤伶伶的屹立在那裏。阿富汗遊擊隊長握著自己那只俄羅斯軍用望遠鏡,慢慢的走上了那個小沙包。

阿富汗遊擊隊長警惕的四處打量,但是戰俠歌在帶領趙海平一步步退離這個小沙包的時候,他們用綁了棉布的槍托,一點點將被太陽曬得滾燙的沙子拔進自己留下的腳印裏,直到看不出一點痕跡,他們才折回原地,重新留下兩串和那個小沙包絕對沒有任何交集的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