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誰與爭鋒 第四十章 南非戰場(第2/4頁)

就像金擇喜說的那樣,中國軍隊經歷了八年抗日戰爭,三年解放戰爭,三年抗美援朝,無論哪一場戰爭,面對的都是武器遠超自己的強敵,他們想要取得勝利,就必須學會,如何在敵人狂風驟雨般的火力覆蓋下生存。在這種情況下,愈戰愈強的中國軍隊,土木作業能力,設置掩體的能力,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在國內的軍事愛好者,總喜歡到論壇上,用自己的理論知識去相互辯駁,其中就有人談到,機槍碉堡,散兵坑,這些東西,到了今時今日,是不是還能像二戰時期一樣有用。

絕大多數軍事愛好者都認為,碉堡和散兵坑,在山地,還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在平原地帶,已經失去效果了。理由很簡單,現代化戰爭,火力覆蓋能力,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幾十倍,不要說是高精確制導武器,就算是普通的步兵班,發現碉堡或者散兵坑後,也可以直接用槍榴彈,火箭炮,火焰噴射器,甚至是狙擊手,直接在中遠距離,把目標消滅。所以,無論是機槍碉堡,還是散兵坑,在現代化戰爭中,可以起到的作用,已經遠不如夕了。

這些理論上的專家,說的並沒有錯,但是,他們畢竟不是身經百戰的職業軍人,他們的知識範疇有限,他們很難考慮到,如果可以把碉堡和散兵坑,還有戰壕,這三種看似已經落伍的木土工程融合為一體,會變成什麽樣子!

最重要的是,身為一名優秀指揮官,必須要學會因時制宜,在他們的心裏,只有“有效”和“無效”的戰術,絕對沒有“過時”和“時髦”的劃分!

一夜的戰鬥結束,雷洪飛帶著部隊撤退時,在主基地的外圍,已經連夜挖出了超過四百個散兵坑!

這些散兵坑,有三百五十個單兵坑,有五十個遍布在主基地四周的雙人散兵坑,還有三十個環狀掩體。單人散兵坑,當然就是單人躲進去,可以直接用步槍,對入侵之敵發起反擊;雙人散兵坑,一方面是在夜間警戒時,兩個人可以輪流休息,更可以架設重機槍,形成火力支撐點;而那些環狀掩體,就是在地下挖出一個三米直徑的土坑,可以允許三個人同時呆在裏面,並架設起一門迫擊炮!

換句話來說,這四百多個散兵坑,就同時包含了步槍、重機槍、火炮,三位一體火力防禦網組合。

這些傘兵坑,每隔十五米一個,在主基地外面,形成了一片密密麻麻的保護網。

當第二天的朝陽升起,終於看到眼前的一切,面對這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各個國家陸軍發揚光大,現在卻已經明顯不合時適的防禦戰術,那些同樣身經百戰的雇傭兵,全部都愣住了。

沒錯,單兵坑,面對越來越強大的現代重型武器,保護力是明顯不足了。打個簡單的比方來說,只要有一發兩百毫米以上口徑的重磅炮彈,砸到對面的陣地上,在三十五米範圍內,不要說是躲在散兵坑裏,就算是躲在鋼筋混凝土制造的機槍碉堡裏,也會被炮彈爆炸形成的沖擊波活活震死!

只要他們用超過兩百毫米的大口徑火炮,慢慢轟擊中國軍人的防線,他們遲早會全軍覆沒。

但是,想想看吧,這些“聯合部隊”裏面究竟有些什麽人。

身為雇傭兵,單兵武器是非常精良,而且實戰經驗豐富,在必要的時候,他們也會出錢雇傭武裝直升飛機,但是這些造價昂貴的裝備,對他們而言,一般都是用來接送人員,很少投入實戰,否則的話,讓敵人在戰場上擊落一架,就足夠血本無歸。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當然更不可能隨身拉著幾門大門口火炮,在全世界亂跑。

而那些恐怖分子和反華組織,根本就是一團散沙,他們在恐怖分子訓練營,接受上三個月準軍事訓練,就敢自稱是最英勇的戰士,就能拎一枝AK步槍上戰場。指望他們裝備大口徑火炮,或者是重型轟炸機……拜托,你先問問美國,肯不肯吧!

在第二天的攻堅戰中,幾乎所有雇傭兵,都想方設法的拒絕了出戰。自以為勝券在握的穆斯坦法,已經被夜間突襲作戰的勝利沖昏了頭腦,他一方面在心裏大罵這些雇傭兵都是拿錢不出力,都是懦夫,一邊毫不羞澀的對自己直屬部下,下達了發動總攻,爭取在當日結束戰鬥的命令。

小口徑火炮,除非炮彈直接打進了散兵坑裏,否則的話,根本不可能對老老實實窩在裏面,一動不動的中國軍人,造成什麽致命重創。戰鬥機在空中耀武揚威,看起來是很耀眼,但是F14戰鬥機,這種老古董,仍然可以飛到空中,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奇跡,缺乏足夠的零部件,缺乏必要的武器系統長期支持,它們能起到的作用,除了視覺上的沖擊,和心理上的震懾之外,實際效果卻小得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