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文化論

陳獨秀,他的教育觀點在這時代被稱作是“獸性主義”。

他認為舊式教育下長大的青年,大多“手無縛雞之力,心無一夫之雄;白面纖腰,嫵媚若處子;畏寒怯熱,柔弱若病夫”,這樣的青年,豈能成為國之棟梁?

所以,陳獨秀認為正確的教育應該要像“野獸”一樣使人在惡劣的環境下成長,這樣才能“意志頑強,善鬥不屈;體格強健,力抗自然;信賴本能,不依他而活;順性率真,不飾偽自文”。

陳獨秀的這種教育理念顯然是與其日本留學的經歷有關,這種所謂的“獸性主義”其實就是軍國主義教育的另一種說法。

大文豪魯迅……文章是寫得好了,但在他筆下的國人卻個個都是醜陋至極,比如阿Q、孔乙己、人血饅頭、少時機靈而長大卻木訥的閏土等。

魯迅先生刻畫這些人物背後的意思,就是在中國文化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國人就是這個樣子的。劉振國所說的“它們會使國人意志不振、思想模糊以及分不清是非”……這其實是引用自魯迅說的:

多讀中國書,則其流弊,至少有以下三點:一、中國書越多讀,越使人意志不振作;二、中國書越多讀,越想走平穩的路,不肯冒險;三、中國書越多讀,越使人思想模糊,分不清是非。

所以魯迅才會教育年輕人:“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

會出現這種現像並不是說陳獨秀、魯迅等人不愛國,甚至事實恰恰相反,他們可以說是迫切希望救中國於水火之中的愛國青年。

但問題就在於他們不知道中國如此脆弱的根源在哪裏,於是病急亂投醫,以為根源在中國文化和儒家思想……

這些想法在現代看來似乎匪夷所思,但在這時代卻是很正常甚至還可以說是一種主流思想。

其原因是,在中國人面前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日本。

日本在19世紀中葉同樣也面臨著淪為西方殖民地的危險,他們在看到日漸衰落的中國在列強面前不堪一擊面臨被瓜分的命運後,便認定西方文明是一種更為高級的文明,而中國的儒家文化則屬於一種半開化甚至野蠻的文明。

於是日本就選擇“脫亞入歐”徹底的拋棄儒家思想轉而全面向西方學習,結果就是日本成功的成為了一個世界強國。

在這樣鐵一樣的事實擺在面前,而陳獨秀、魯迅等人又是留日學生受到日本這種思潮的影響,於是自然而然的就會認為中國如此脆弱的原因在於中國文化儒家思想。

如果從現代的角度去看,當然知道這些想法是不對的,但如果同樣在那種環境長大且看到了日本的成功……只怕想不受影響都難。

張弛一時不知道怎麽跟劉振國等人說,這時王麻子就哼了一聲,說道:“真是書生誤國……如果像你們說的,讀中國書就會意志不振就不會打仗……感情我們遠征軍都是讀外國書的?”

“司令!”劉振國施施然回答:“說遠征軍是讀外國書也不為過。據我所知,你們在緬甸經過美國人訓練不是?用的是美國的武器,英國的軍裝,美軍的編制……這恰恰也證明我們的觀點是對的,否則遠征軍為什麽在國內打不了勝仗,到國外就屢戰屢勝呢?”

“你……”王麻子不由氣得渾身發顫,開口就罵道:“他娘滴,你這是說咱們用血和命換來的勝利都是美國人的功勞……”

“司令!”張弛攔住了王麻子。

像王麻子這樣爭論下去沒多大意義,再爭下去只怕要一拍兩散了。

而張弛又知道劉振國等人並不是漢奸、敗類,他們是陷入錯誤、偏激思想裏的愛國青年,同時又是自己急需的高級知識份子,如果一上來就跟這些知識份子鬧翻了,往後哪裏還會有什麽“人才”來投靠!

看著張弛的眼色,王麻子就悶聲悶氣的哼了一聲不再說話了。

張弛轉向劉振國等人,和顏悅色的拱手說道:“司令是直性子,肚子裏有什麽都憋不住,請各位多多包涵!”

“不敢不敢!”劉振國等人客氣的回禮。

“不過剛才劉先生所言,我也有不同意見!”張弛話鋒一轉,就對劉振國說道:“如果按你這麽說,中國的部隊受到美國人的訓練擁有美軍的編制和裝備就能打勝仗,那為何在太平洋戰場上……卻屢屢出現美國人無法攻克敵人的陣地,而遠征軍卻能輕易做到?”

劉振國聞言不由無言以對。

王麻子一聽就樂了,接嘴道:“對對對……而且美國人還擁有更好的裝備,打起仗來卻是軟蛋子,動不動就要咱們去救命!”

“還有……”張弛接著說道:“劉先生認為更先進的西方文化,應該也包括英國吧!”

“當然!”劉振國回答。

“難道劉先生不知道英國人在緬甸的敗跡嗎?”張弛說:“當時整條戰線基本由中國部隊頂著,英軍只知道逃跑和資敵,那時的中國遠征軍甚至才剛剛出國,使用的都是中國的裝備和中國的軍制。對此,先生又做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