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軍晌

對於奪權這件事,張弛其實看得很明白。

他必須得掌握駐東北軍的全部實權,否則他在東北的任何改革、任何動作都有可能處處受制甚至還有可能被暗算。

雖然這其中的兩個軍長李鎮和吳學新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有些交情的,但這是個優勝劣汰的戰亂時代,想要生存下去就不能將希望寄托在交情上,那只會給對手創造消滅自己的機會。

至於這政委、教導員、指導員制度……張弛就是把我黨的那一套搬過來了。

事實上,這也不能完全說是搬我黨的,因為指導員這東西是國民黨發明的……北伐戰爭時國民革命軍就設有黨代表和政治指導員,只不過這些大多是虛職沒什麽實權,而且還沒有設到連一級。

但是現在,張弛卻把指導員設到了連一級,而且用來監督部隊的政治教育和思想作風問題……這聽起來好像沒什麽實權,教育和思想嘛,又不是指揮打仗。

然而,教育和思想……也就意味著整支部隊的戰士該怎麽想該怎麽做,全都掌握在指導員手裏了。

換句話說,就是槍口對準誰由指導員決定,怎麽開槍或者打幾發子彈……這才是由連長決定的。

這兩者誰的權力大誰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那就不言自明了。

接著張弛就把具體實施這種制度在會議中詳細商討,並馬上就將已經挑選好的指導員、教導員、政委分配到各部隊……這其實有相當一部份已經做了,那就是之前張弛安插到各部隊任職的遠征軍戰士,現在只需要對其重新分配下也就可以了。

對此,粱參謀曾經勸過張弛。

“師座!”粱參謀說:“現在正是我們剛拿下東北大局未穩的時候,這麽做萬一引起幾支部隊的抵觸……那未必是件好事,倒不如從長計議!”

但張弛卻否定了粱參謀這個建議。

打鐵就要趁熱,長痛不如短痛,改革這東西越是往後拖就越是難執行。

更何況……國軍部隊的軍紀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尤其是那些當兵的打了勝仗後很容易就會作威作福的禍害百姓,所以有句話叫“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也正是軍閥混戰時中國百姓的真實寫照,軍閥間打來打去,不管是誰贏了誰輸了,苦的都是老百姓。

此時的國軍還沒擺脫這種軍閥的思維,事實上……國民政府從來就沒有真正的統一過,蔣系不過是最大的軍閥而已。

如果姑息這種作風並任由其發展下去,很有可能就會把失去百姓的基礎,那時再想改變遠征軍的形像那就困難了。

同時,張弛也覺得可以趁著這時機就狠狠的把蔣系的那幾支部隊整訓一番。

這一方面是為了提高部隊的戰鬥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真正控制這些部隊,也就是把它們從蔣校長手裏搶過來。

至於這些部隊有可能抵觸……張弛並不擔心。

因為張弛已經做好了應對的準備:

首先,張弛手裏有新七軍,這就是一件鎮國神器,蔣系的那三個軍哪個不服就打哪個。

其次,張弛有美國的支持……這關系到部隊的補給問題,蔣系那三個軍真敢反抗?要是反抗的話,只要美國方面的補給一斷,蔣系軍隊就只能拿刺刀和牙齒跟新七軍打了。

再次,張弛這次是鐵了心的要取得低層戰士和百姓的支持。

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改革對低層戰士和百姓大眾都有利,就算蔣系軍官抵觸反對又能怎麽樣?他手下的兵都不聽其指揮而願意跟著張弛混吧!

而葛從勛顯然沒有意識到張弛這一招的厲害,他回到自己的指揮部後,就“哼”了一聲,笑道:“張弛那黃毛小子,以為派幾個指導員過來就可以搶走部隊的指揮權?他也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吧!”

葛從勛以為,這指導員還不就是像之前遠征軍分配進來的軍官一樣?只不過換湯不換藥改了個名稱而已。必要時找個借口將其架空甚至是抓起來也就是一個命令的事。

但葛從勛很快就意識到,真正把事情想簡單的是他自己。

因為指導員進入部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名造冊。

登名造冊表面看起來不算什麽,不過就是按人頭點名並登記戶籍建立档案而已。

但問題是……國軍部隊中存在著許多吃空晌的情況,也就是許多人其實是犧牲或是調走了,但是軍官卻隱瞞這個情況,繼續幫這部份人領軍晌,當然這些軍晌都落入軍官的腰包。

登名造冊這事一搞,所有吃空晌的事就浮出水面……要查出這事其實很簡單,只要把登名造冊的名單與部隊在編名單一對比,很快就查出一大批有作風問題的軍官。

如果說這事對基層戰士影響不大的話,克扣軍晌那就為各部隊戰士所不能容忍了……吃空晌是虧空了上頭拔下來的軍晌,與在崗士兵關系不大。而克扣軍晌卻是當官的把軍晌一層層盤剝下來,到士兵手裏已經所剩無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