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訊問

兩天後塔拉瓦戰役就徹底結束了。

然而戰役的結束就意味著對參戰將領的“訊問”的開始。

這種“訊問”就有些像是中國部隊的戰後總結……這其實是很好的一種習慣,每打完一場戰鬥後,就總結下敵方部隊的問題和表現,以及己方部隊的問題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只有這樣才能快速的從戰鬥中吸收經驗教訓,避免同樣的錯誤會在戰場上出現第二遍、第三遍。

只可惜的是,國民黨部隊的戰後總結更多的流於形式。

這一點張弛的體會倒是不深,因為他從一開始就是在緬甸參加戰鬥並且沒過多久部隊就被史迪威訓練並改革了。

但王麻子等人卻是體會頗深,在說起現在遠征軍打仗與在國內打仗有什麽不同的時候,王麻子等人就紛紛感嘆:

“在國內打仗那叫憋屈啊,有時明知道是哪裏出了問題,但就是不能說!”

“為什麽不能說呢?”

“開玩笑,比如多頭指揮,比如軍統的監視和幹涉,還有……”

……

還有什麽就不敢多說了,不過大家心裏都明白,那就是蔣校長總喜歡遠程遙控越級指揮,以彰顯他的權力。

就像遠征軍在緬甸的第一次戰役,明明可以打出一片大好形式,卻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而處處受制,最後險些釀成大禍(注:歷史上是已經釀成在禍了)。

那麽,像這樣的一場仗,在戰後總結時敢說真話嗎?

總結的時候,難道還說都是體制問題,應該把權力下放給部隊松綁,使部隊指揮更靈活、更自由,以及蔣校長等上峰不明情況亂指揮等等……真這樣說,那不就是嫌命太長了嗎?

於是總結來總結去,最後反而會把板子打真正在前線奮戰的人身上,比如緬甸戰役的失利這個黑鍋就要杜聿明來背。

很明顯,這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不但不能真正總結出有用的東西來,反而還會讓人覺得在一線拼死拼活是沒用的,重要的是在蔣校長身邊玩弄權術。

其結果就是,同樣一個錯誤,在戰場上就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出現,有時都讓對手也就是日軍感覺不可思議。

而伴隨著這些錯誤的,就是一批又一批的抗戰勇士毫無意義的犧牲。

此時的美軍在這方面顯然比國軍部隊要好太多了。

關於塔拉瓦戰役的“訊問”主要指向三個方面:

首先就是通訊設備方面的問題。

戰列艦作為通訊中心和指揮中心被認為是不合適的,比如戰列艦艙室太小,容納不下編隊司令部全體人員,這得指揮部的各作戰室被強行分隔開來而無法交流,有時傳達一個命令或尋找某位負責人甚至都要花上一段時間。尤其還是戰列艦的火炮齊射時還會造成通訊設備無法正常使用。

海軍陸戰隊攜帶的便攜式無線電應該有效防水……這應該說是美海軍陸戰隊的恥辱,因為無線電防水並不是什麽高科技,甚至可以說只要做好密封工作也就差不多了,但卻在實戰中出現這麽嚴重的情況,幾乎所有無線電在涉水後都無法使用。

其次是關於情報的問題。

這主要是有關哈蘭德少校關於“避開”潮汐的警告未受重視,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其結果是大量的美軍在沖往海岸時完全沒有掩護的被敵人射殺。

最後就是大量而持久的轟炸被認為並非像想像中的那麽有效。

這一點被認為是塔拉瓦戰役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因為幾乎所有海軍將領都以為日本人的防禦工事會在美國海軍的猛烈轟炸下所剩無幾。但事實是,陸軍仍舊要面對為數不少的未受破壞的碉堡、掩體和炮台,它們經受住了海軍的狂轟濫炸。

而幾乎所有的美軍將領都是基於此而對戰場形勢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最終制定了一個錯誤的進攻計劃。

這使得美海軍整個戰術都陷入一種危機……原因是美海軍甚至陸軍的戰術都是,有重火力壓制並自然的使日軍防線崩潰,然後美軍再以極少的代價占領。

但現在卻發現重火力無法有效摧毀敵人的工事,於是美軍就不知道該怎麽打仗了!

“要知道,這只是太平洋上的兩個小島!”尼米茲看著與會的美軍將領,心情沉重地說道:“而日軍所占領的類似這樣的小島可以說不計其數。如果每個小島都需要我們付出這麽多的傷亡才能拿下,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或許戰爭還沒結束,美國人就已經打沒了!”

沉默了許久後,哈爾西就插嘴道:“關於這方面,一名中國上校曾經警告過我們,但還是被我們給然忽視了!”

“他說了什麽?”尼米茲問。

“他堅信我們的轟炸不能摧毀日本人的工事!”哈爾西回答:“因此,他也拒絕執行我們原本交給他的,被他認為是錯誤的進攻任務。事實證明他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