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準備

美國海軍全面撤退後,張弛就與王麻子及克利夫頓商討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限制戰士們的食物和彈藥用量。

這一點是必須的,原因是現在還不知道海軍什麽時候回來,於是也就不知道瓜島什麽時候才會有補給,這就意味著瓜島上的中美聯軍必須用有限的食物及彈藥支撐得盡可能長的時間,這就要求合理的分配食物和彈藥。

其實這裏所說的“限制”不過就是減少而已……也就是把食物由原來的一日三餐變成一日兩餐。

這減少對中國士兵來說根本就算不了什麽,因為一直以來,他們在國內當兵打仗甚至在緬甸第一次戰役的時候都是每天兩餐,而且還是一幹一稀,這狀況直到進入孫布拉蚌補給改由美軍提供才得到改善,現在不過是因為緊急情況暫時恢復到原有的配給……其實這配給還是比以前好,至少現在的兩餐都是牛肉罐頭而且肯定會吃得飽。

美軍對於這一點就有些無法適應了,他們中甚至還有許多人抱怨……在戰場上冒著生命危險為美國的利益打仗,竟然還要餓肚子。

這話說的確也有道理,而且美國人基本沒受過苦,尤其是他們連基礎訓練都沒完成的新兵,在戰場死亡的壓力下還要挨餓,這當然是他們不願意承受的。

但克利夫頓卻是個十分稱職的團長,他往美國大兵面前一站,說道:“你們說得對,但現在的現實就是這樣,我們只有這麽多的食物……你們有兩個選擇,一:按照我們的要求每天吃兩餐,這樣你們可以得到更多的生存機會,因為這樣就可以節省下一餐以堅持到海軍重新為我們提供補給。二:按照你們的想法繼續每天三餐,這樣的結果是什麽我就不多說了……如果在食物吃完時海軍還沒有回來,那麽我們就必須餓著肚子與日本人作戰。你們選一個吧!”

克利夫頓這麽一說,美國大兵就沒聲音了。

克利夫頓的話讓美國大兵明白了一點:現在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跟美國政府或是美國軍方抗議的時候,而是考慮如何在日本人的進攻下保命的時候。

有時候張弛都覺得有些奇怪,就是這樣一支部隊,一支稱不上訓練有素的美軍部隊,為什麽會在瓜達爾卡納爾島上一戰成名。

是這個陸戰一師打得很頑強嗎?這也許是,歷史上的陸戰一師在血嶺防禦等幾場仗中的確打得很英勇,但這種英勇比起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所打的戰役中都有很大的差距,甚至中國遠征軍的對手還要比瓜島上各個部隊拼湊起來的日軍強大得多,但偏偏就是美軍一戰成名。

想想張弛又覺得不奇怪,這其實就是一種大國效應……此時的中國是個工業弱後的弱國,無論中國軍隊在戰場上表現得再好,也會最大限度的被弱化。

反之,美國則是個工業強國,而且對二戰的成敗舉足輕重……美國的參戰可以說是將勝利的天平重重地壓向了盟軍一邊。於是,美軍在戰場上取得的勝利就會在國際上被放到最大。

張弛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調整兵力部署。

按照原先的兵力部署,幾個團的兵力構築成了一個倫加防禦圈……這在防禦上是沒有多大的問題,但卻會在第一時間就暴露了中美聯軍的實力。

如果要迷惑日本人讓他們相信登上瓜島的中美聯軍兵力不多,就得隱藏實力。

於是張弛就在倫加防禦圈外又多構築了幾道防線,而且這幾道防線看起來都十分單薄,每道防線只駐守幾十人,最多不超過一百人……這樣就會給日軍產生一種錯覺,敵人因為兵力不足所以才需要布置這麽多道防線,其目的就是為了以空間換取時間。

其余的兵力,張弛則是讓他們隱藏在藏兵洞或是叢林裏……這一點很容易做到,倫加角附近雖說是瓜島上唯一的平原,但卻長滿了半人高韌性強的絲茅草,再加上這裏一堆那裏一片的椰樹,隨便把部隊往哪個方向一拉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第三件事,就是派出偵察部隊去偵察奧斯丁山的地形。

對於這個奧斯丁山,張弛可以說是充滿了無奈。

他明知道奧斯丁山是對於倫加角來說是戰略要地但偏偏卻沒有多余的兵力去搶占。

這主要是因為奧斯丁山距離倫加角太遠……整整八公裏的直線距離,而且這中間還沒有公路,如果既要防守倫加角又要防守奧斯丁山,那麽奧斯丁山就會成為整個防線的突出部。

可以想像,駐守在奧斯丁山的部隊很容易就會被日軍包圍而成為一支孤軍。

這就造成張弛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這個戰略要地被日軍占領。

但無法占領並不意味著不能偵察,而且現在偵察也要比日軍占領奧斯丁山後再偵察要容易得多,所以張弛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