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封鎖

成吉思汗作戰的一個特點,那就是殘忍,對敵人殘忍對自己的部下也殘忍,屠村、屠城那是家常便飯,為了拿下一座城池也不顧自己部下的傷亡而片面的強調勇氣和意志。

當然,在冷兵器時代強調勇氣和意志往往是很有用的,其原因是冷兵器時代的武器裝備威力不大,而且敵我雙方還要面對面的搏殺,這使士兵需要更大的勇氣去面對。

而蒙古騎兵的那種勇氣、殺氣以及近似野獸般的殘忍幾乎可以說是常人無法想像的,於是養尊處優的宋兵就算兵力裝備都優於蒙古軍,在戰場上也會被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從這一方面來說,熱兵器的戰爭就要好得多,而且隨著單兵裝備越來越先進,勇氣和意志的重要性也在逐漸降低。

至於牟田口廉,他正是看到了日軍有類似蒙古騎兵一樣的特性:兇殘、野蠻、訓練有素,還有一種類似蒙古軍魂的武士道精神。而此時的中國又有宋朝時的影子:腐敗、懦弱、不團結等,於是牟田口廉也就天真的認為只要像蒙古人那樣作戰,就可以輕松的打下中國。

事實上他的戰術也在戰場上一次又一次的被證明是成功的,於是他就更加堅信這種不計傷亡強調精神意志的戰術是可行的。

他曾經對士兵進行這樣的訓話:“沒有子彈的話,不是還有刺刀嗎?沒有刺刀的話,還有拳頭呢!沒有拳頭的話還可以用腳踢。就算這些都沒有了,不是還可以用牙齒咬麽?”

由此他的部下也給他取了個外號,叫做“鬼畜牟田口”……連兇殘的日軍,牟田口的部下都將其稱為“鬼畜”,就可想而知這家夥是偏執到什麽地步了。

只可惜,此時的日本並非當年的蒙古,此時的中國也並非當年的宋朝,而且熱兵器戰爭也不同冷兵器戰爭……這一點最終在英帕爾戰役中以18師團的慘敗得到了明證。

此時指揮日軍對密支那作戰的就是這個被稱作是“鬼畜牟田口”的牟田口廉也,他手下的18兵團可以說在投入緬甸戰場後並沒有打過幾場仗,他們只有在平滿納與第五軍有過幾次短暫的交鋒,從此以後就是跟在其它日軍後作為預備隊了。

從這一點來看,日軍在緬甸戰場上似乎還沒有發揮出他的全部實力……整整一個師團而且還是精銳師團沒有動用。

但是現在終於到了他的用武之地了。

牟田口廉也接替指揮後,在地圖上看了一會兒地形,然後作出與河邊正三一樣的判斷:“乘中國軍隊立足未穩將其擊潰,而且主攻方向是伊諾瓦底江東側!進攻越快越好,不能給中國人喘息休整的機會!”

於是炮聲很快很快就在密支那一線響了起來。

此時的工兵團正在密支那休整……也許是杜聿明感激工兵團拿下密支那救了整支遠征軍,所以並沒有把工兵團派上前線。

當然,這本來就無可厚非,因為工兵團本來就不是主力作戰單位。

但其實,張弛卻覺是此時最應該被派上戰場的就是工兵團。

這當然不是因為工兵團手裏有許多坦克或是裝甲車。這雖然也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還是因為……彈藥!

杜聿明的兵力部署本來沒有什麽問題,問題就在於國軍的裝備不統一彈藥也與密支那的軍火不匹配。

說起這國軍的裝備還真是件讓人頭疼的事情,比如現在位於密支那的這些部隊雖然全都中國軍隊,但第五軍是蘇械軍,其主力作戰單位使用蘇式裝備,非主力作戰單位則使用漢陽造,然後新38師是德械師,工兵團就有美械和英械。

於是密支那的中國軍隊不過四萬余人,但使用的裝備卻有蘇式的、德式的、中式的、英式和美式的,幾乎把各大國的武器裝備都集中在一塊了。

這很容易造成混亂就不用說了,最重要的還是在密支那繳獲的軍火全是英式和美式的,這其中步槍彈藥是英式的,也就是說,其它裝備的彈藥是打一發就少一發沒法補充,只有英式步槍的彈藥例外。

這也就是張弛認為工兵團更應該上戰場的原因……主力部隊是蘇械、德械、中械,仗打到現在他們手裏的彈藥已經不多了,這其中尤其是新22師的防線與密支那還隔著一條江補給很容易出問題。

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由工兵團這支裝備有英式步槍的部隊駐守一個方向,給主力部隊換裝英式裝備的時間和空間……英軍留下的大批軍火足可以裝備主力部隊的三個師。

等主力部份分批換裝並用一段時間熟悉後再上戰場那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了。

但是現在……

張弛聽到伊諾瓦底江東岸的炮聲尤其猛烈就不由皺了皺眉頭,顯然日軍也發現了密支那防線的弱點並緊緊抓住了這個弱點並展開有針對性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