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油田之戰(六)

戰士這也是錯有錯著,原因是日軍對其裝甲部隊的失敗也是早有心理準備。

日軍也不是傻瓜,他們也知道己方坦克與美式坦克之間的差距,知道僅憑著九五式、九七式與英國人手裏的M3、M4坦克打那幾乎可以說是不堪一擊,之前之所以能夠勢如破竹,不過是英國人怯戰只顧逃跑而已。

於是,為了擋住英軍的坦克日軍就做了另一個準備,這個準備就是步兵炸坦克。(注:日軍到這時還不知道跟他們交手的其實是中國人)

這個想法也許有些瘋狂,但對日軍來說卻是理所當然甚至還可以說是另一種田忌賽馬的高明戰術:日軍坦克不經打,那與敵人坦克作戰的主力就不應該是坦克,而應該用己方步兵炸敵人坦克,然後再用己方坦克對敵人步兵。

所以在日軍中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就是:“數量可以用訓練來對抗,鋼鐵可以用肉彈來抵擋!”。

這話的意思就是敵人的數量多不重要,日軍可以用高強度的訓練和軍事素質來對抗;敵人的坦克先進也不重要,可以用肉彈來將他們擋住。

從某種程度來說它的確有一定的道理,而且日軍一直以來也的確是以訓練有素的少量軍隊在對抗包括中國在內的多數敵人,於是就使日軍越來越覺得這話是正確的。

但這話也很危險,尤其是在近現代戰爭中更危險。它有些類似於我國七八十年代的“精神原子彈”,其根本就是過份強調人的意志和精神而忽略了武器裝備的重要性。

而戰爭,從來都是人和裝備的結合體,人和裝備都一樣重要,不能過份強調人也不能過份強調裝備。正如眼前英軍手裏有先進的裝備卻不堪一擊一樣。

日軍這個理論之所以能站得住腳,僅僅只是因為他所對付的國家大多都是工業弱國,其本身就沒有多先進的裝備而只有人。

而對付工業強國,比如兩年前日本與蘇聯打的諾門坎戰役就輸得很慘,但這次慘敗並沒有讓日本認識到他失敗是過份強調人而忽略了裝備,依舊奉行著武士道精神能夠戰勝一切的理論。

這種精神的確在戰場上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但武士道最終還是沒能戰勝二戰的終極武器……原子彈。

眼前的日軍,當然不知道他們一直奉行的理論和精神最後會被擊敗,而且還會敗得很慘很徹底。所以他們打算依靠步兵拿著集束手榴彈、炸藥包、磁性反坦克雷等擋住英軍坦克的進攻。

這個想法的確是可行的,這一方面是因為此時是黑夜,隨便哪個士兵抱著集束手榴彈或是炸藥包躲在哪個彈坑裏、坦克殘骸後或是房屋廢墟中,工兵團的坦克都很難發現他們。

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日軍使用的磁性反坦克雷。

眾所周知的是,坦克因為在運動中而且坦克上到處都是傾角很難有放置炸藥包或集束手榴彈的地方,所以要用集束手榴彈或炸藥包炸坦克,往往都是要人抱著這些玩意一起沖到坦克附近並保持近距離甚至貼著坦克才會對坦克造成傷害。

這麽做的難度就不用說了,首先必須要有必死的決心,然後再突破敵人的重重火力最後與敵人坦克同歸於盡……這無論成敗都是有去無回的,也就是說在分配到這任務時幾乎就可以說是死定了。

日軍雖然在武士道精神的刺激下不缺乏這樣的死士,但還是會在心理上給執行任務的日軍很大的壓力。

於是就有一種“磁性反坦克雷”這玩意出現了……就像之前所說的,日軍一直以來都不重裝甲部隊的組建,同時因為對手都是工業弱國沒有多少坦克所以反坦克武器也嚴重缺乏,直到他們準備在諾門坎與蘇聯打一仗時才緊急開發出一批反坦克武器。

“磁性反坦克雷”就是其中之一,但它並非是想像的那樣遠距離拋過去就能吸附在坦克的裝甲上並將坦克炸毀的……這種方式過於高級以當時小日本的工業能力還開發不出來。

這所謂的磁性反坦克雷,其實就是一個裝有炸藥的扁圓形的玩意,四周均勻分布著四塊磁鐵,正中一個引信。因為它的形狀像王八,所以被叫作王八雷,美軍則稱其為海龜雷。

它的操作是需要日軍將其手動吸附在敵人坦克的裝甲上……由此也可知日軍的反坦克裝備有多簡陋。它的好處相比起炸藥包、集束手榴彈來就只有一點,那就是安裝完後人就可以快速離開,也就是說還有一線生存希望。

但別看只是一線生存希望,就是這一線生存希望就可以給日軍心理上的一點安慰,於是就使這磁性反坦克雷在太平洋戰場上給美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最後使美軍不得不在坦克外套上一層木殼使其無法吸附。

此時的日軍第33師團也裝備了大量的這種磁性反坦克雷,這種反坦克雷本來就是為對付英軍坦克所準備的,只不過沒想到因為英軍的怯戰而一直派不上用場,這時慌慌張張的把這玩意翻出來做好準備,他們甚至還有相當一部份已經潛伏在敵我雙方的坦克中間只等英軍坦克經過時就吸附上反坦克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