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一道選擇題

投降……這個詞匯對於赫魯曉夫來說,有些遙遠,有些生澀。他曾經用這個詞匯,槍斃了成百上千的士兵,現在輪到他自己的時候,本能的就讓他充滿了敬畏。

在開戰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裏,成千上萬名蘇聯士兵成了德軍的俘虜,這些士兵那些遠在蘇聯復地的家屬,也成了勞力被送到了天寒地凍的西伯利亞,為蘇聯工業設施的向東遷移,拼命的勞作著。

赫魯曉夫的眼中,這場戰爭的一切似乎他都有參與其中,是斯大林命令他督戰第一次進攻,在波蘭境內進攻德軍的那條該死的邊境防線。

那有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防線了,預設了突破口,預設了伏擊區,整條戰線就是一個巨大的絞殺機器,誰進攻那裏就會被反噬攻擊,遭到滅頂之災。可笑的是蘇聯的部隊沖進了這些伏擊區,還以為他們自己突破了德國人的防線,興高采烈的鉆進了德國人留給他們的口袋。

是赫魯曉夫他自己親手把那些精銳的蘇聯軍隊趕進了那些可怕的包圍圈,這些部隊缺乏油料,沒有多少吃的東西,甚至連彈藥都不足,就這麽被德國的軍隊斷了後路,子彈從四面八方打來,輕而易舉的就把優勢的蘇聯紅軍切割包圍了起來。

一場原本的大勝變成了一場單方面的潰敗,赫魯曉夫還沒弄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就有上百萬的蘇聯部隊被德軍包圍了起來,盡管他們英勇無畏的在包圍圈裏頑強抵抗到了最後一刻,卻依舊挽救不了蘇聯軍隊失敗的命運。

接下來他在蘇聯儼然一副二號人物的幸福時刻就被終結了,他被迫帶著殘部向南退卻,來到了堅固的克裏木半島要塞,企圖在這裏過渡一些時間,再圖將來的發展。不過天不遂人願,德國軍隊一口氣突進到了烏克蘭復地,他戰敗的罪責也隨著德軍占領的土地越來越多而跟著越來越大。

現在,他不得不考慮一下自己將來的事情了,畢竟德軍的進攻顯然不會因為祈禱之類的原因停止下來,這一次德國人是要徹底占領克裏木,然後在漫長的戰線上抽出M集團軍來,為下一步繼續進攻做好準備。

可以說德國方面,阿卡多手裏的東線反擊劇本早就已經寫好,而他赫魯曉夫,就是那個最倒黴的用來祭旗的家夥。德軍勢必會先幹掉孤立無援被斯大林所厭惡的克裏木,以求在未來的戰爭中可以進一步集中自己的兵力。

結局對於赫魯曉夫個人來說,早就已經注定了,只不過他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個結局來的如此之快,畢竟在克裏木半島上,加上原本的外圍防線中,可是實實在在的45萬大軍。

不過從南部的克裏木戰役開始以來,短短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裏,差不多就有25萬蘇聯軍隊被殲滅或者投降,這還是在擁有堅固防線的基礎上,蘇聯士兵勉強打出來的成績,而為了消滅這25萬蘇軍,德軍也傷亡了整整4萬人,陣亡高達11000余。

如果不是德軍在空中優勢明顯,如果不是蘇聯已經斷絕了支援克裏木的一切行動,如果不是克裏木從夏季開始就再沒得到過任何補充,想必曼斯泰因現在的進攻將變得更加艱難。不過歷史沒有那麽多如果,現在曼斯泰因贏了,而且贏的頗為輕松。

事實上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是一個城市周圍無數個要塞連接成的要塞群總稱。以塞瓦斯托波爾市區為參照,整個市區北靠細長的塞維納亞灣南岸,塞維納亞灣北岸和別別克峽谷之間是防禦重點。在這片綿延360公裏的矩形地帶,配置了12個永久要塞群,占全部克裏木要塞數量的75%,每個要塞都有一個典型的蘇聯式名稱,不過德軍更喜歡用自己給它們起得外號來稱呼它們。中心地帶由“莫洛托夫”、“契卡”、“柯別烏”這三個巨大的要塞群把守,西南靠海的角形突出部配置了“列寧”和“北堡壘”這兩個要塞,正東有五個聯合要塞:“斯大林”、“西伯利亞”、“伏爾加”、“頓涅茨克”和“烏拉爾”,在四條防禦線的最北也是最容易被突破的隘口,是可以說全世界最強要塞的“高爾基1號”聯裝炮塔要塞,它擁有1934年制造的雙聯裝305毫米巨炮,射程達到44公裏,外部防禦層形狀酷似當時的戰列艦炮塔,由200-300毫米厚的裝甲板全體包裹,炮塔下面有3層永固工事,每層永久混凝土天蓋都厚達3000-4000毫米。

此外,在“高爾基1號”要塞的東側還設置了“巴斯季昂1號”要塞作為前瞻。所有要塞周圍都被永久混凝土裝甲板覆蓋,用地下通道和小型鐵路連接,在山地部分更設置難以數計的暗堡、火力點,所有的要塞炮塔都是下沉式安裝且具有絕對優勢射界,理論上不可能對該防禦地帶進行地面攻擊。而且設計者將要塞的基本彈藥存放在塞維納亞灣南岸地下深達30米的“庫拉貝”主彈藥庫中,可謂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