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可以一戰

佐藤駕駛的零式戰鬥機在雲層上找到了自己的對手,美國海軍航空兵起飛迎戰的40架P-40戰鬥機。他和往常對付美國飛機一樣,分散開來準備與迎面沖過來的美國戰鬥機群展開廝殺,不過僅僅是一個照面,佐藤就感覺到這些美國飛機和往日裏不太一樣。

太平洋戰場初期,美國飛行員都是新手,這些新手在面對敵軍飛行員的時候難免有些緊張,但是美國的飛行員基數實在是太過龐大了,他們有完整的培訓和學習制度,所以可以迅速補充損失的數量。

另一個時空中,美國戰鬥機飛行員一旦出現王牌,就立刻調回國內對新手飛行員進行培訓。這種制度保證了美國飛行員雖然損失慘重,卻總是可以補充上更厲害的飛行員。簡單點說,就是美國的飛行高手都回後方教新手去了,這樣美國前線就總是只有新手飛行員在作戰。但是美國補充上來的“新手們”,飛行技巧卻一代比一代更高,這是基於大基數下的戰略補充手段。

而日本飛行員卻做不到如此補充,日本能夠接觸飛行的人比美國少得多,對於大多數日本人來說,飛行絕對是一種遙遠而又神秘的事情。所以日本王牌飛行員只能終日在前線戰鬥,當日本損失一名飛行員的時候,補充是非常困難的。

因此,這又要拉回到綜合國力的比拼層面上來分析了。不要小看一個國家和平時期擁有多少輛汽車,因為教會一名汽車司機駕駛坦克並不困難,同樣的道理,美國農場使用飛機噴灑農藥,駕駛飛機的人和接觸過飛機的人多達數萬,這其實就是日本無法比擬的龐大戰爭潛力。

阿卡多在德國本土大力提高汽車普及率,所以德國的機械化軍隊可以招募到足夠的人手進行補充和擴大。德國在他的努力下義務教育已經普及到了高中,這給德國軍隊儲備了大量能力出眾的預備役人才。這些人一旦成為士兵,學過數學幾何等科目的人接受火炮瞄準等培訓的速度也就更快。

德國秘密的建立起自己的飛行俱樂部的時候,《凡爾賽條約》依舊存在。不過大小幾十家飛行俱樂部為德國空軍儲備了至少5萬名飛行人才,這些空軍飛行員在戰爭初期略微錘煉一番,就成了橫掃歐洲的德國空軍精銳。配合上領先世界的武器裝備,他們現在依舊是世界上最讓人望而生畏的空軍力量。

德國的空軍高層在研究之後,確定了更適合德國空軍的血液循環方式。他們定期讓各條戰線上的王牌飛行員返回德國國內,培訓即將成為戰鬥機飛行員的新手們。這麽做既能保證前線飛行員精銳的戰鬥力,也能保證德軍飛行員的培訓更加先進前衛。

但是這種招數日本還是學不來,因為德國完善的教育制度還有國民普遍的“機械素質”要遠遠高於日本,所以雙方補充飛行員的速度完全不在一個档次上。在阿卡多的努力下,德國現在補充飛行員的速度幾乎和美國持平,而且質量更高。

佐藤頭腦裏並沒有這麽多的彎彎繞,他只知道要擊落面前的這些美國飛機,為緊隨其後的日本魚雷攻擊機突擊美國艦艇,贏取一個安全的環境。他駕駛著自己的飛機,依靠零式戰鬥機輕盈的飛行狀態,迅速咬住了一架美國戰鬥機。

“奇怪!”他嘴裏念叨著,因為剛剛咬住對手的時候,他就感覺出來對手的飛機顯然和以前他見過的P-40戰鬥機不太一樣。等到他調整好攻擊角度之後,他發現雙方的距離一點兒也沒有拉近,依舊保持著相對較遠的狀態。

這個時候他才猛然發現,自己的感覺沒有出錯,美國的飛機確實和之前的不太一樣了——這些P-40速度更快了!他沒有辦法開火,於是只能緊咬著美國的飛機,希望可以找到合適的攻擊機會。

並非是他準頭不夠,因為佐藤算是日本海軍航空兵裏數一數二的格鬥高手了,而是他駕駛的這架零式戰鬥機的機炮威力太小,攻擊遠處目標的時候彈道嚴重彎曲,實在沒有什麽準頭。更讓他覺得無奈的是他只有60發機炮炮彈,全部打偏之後,他就只能告別戰場,返航補充彈藥去了。

為什麽不換一種威力更大的機炮呢?這個問題佐藤也想要問一問零式戰鬥機的設計部門,不過這其中的各種原因就不是他這麽一個小小的飛機駕駛員能夠了解的了。事實上日本在飛機設計上走入了一個魔鬼的怪圈,這也是典型的“加錯了科技點數”導致的悲催結局。

日本本身沒有過硬的發動機技術儲備,所以當日本需要一種新型戰鬥機的時候,它只能在世界二流的發動機上做文章,來制造一種可以滿足軍隊需要的“畸形”戰鬥機。這讓日本飛機在世界戰鬥機發展史上成了一個異類,成為少數走上戰鬥機設計“不歸路”的二戰主要參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