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澳大利亞之戰

這些天來,澳大利亞的戰鬥進行的並不順利。日軍雖然因為避免遭到反擊,故意選擇了一個比較偏僻的登陸區,不過因為不斷增多的兵力,還是在幾天後開始逐步攻陷澳大利亞的幾個重要區域。

南下的日本軍隊戰果較小,基本上一無是處——他們一路上進攻了幾個不太重要的城鎮,正是這支部隊在漫無邊際的沙漠裏前進,他們攻擊的地區都不是澳大利亞的重要地區,也幾乎沒有防守兵力。

北上的日軍部隊已經在半個月前占領了卡倫布魯以及溫德姆,隨後與附近的一個澳大利亞步兵團展開了激戰,幾個小時之後兇悍的日本兵就不顧自己的損失,強行攻入了廷伯克裏克,並且其先頭部隊在7月27日占領了他們渴望已久的澳大利亞西部港口基茨港。

這一次作戰行動把澳大利亞的一個師兵力半包圍在了達爾文港,一旦日軍占領達爾文,那麽日本澳大利亞登陸部隊的後勤補給就會方便得多,也就算是徹底在澳大利亞站穩了腳跟。

其實縱觀日本的侵華歷史,就能看出日本這個民族的特性來,他們兇狠異常,卻又帶著一絲陰險狡猾。他們學習和了解強大的對手,努力掌握對手的一切細節,用來判斷和評估對手,最終在一次決定性的戰役中出奇制勝,打敗並且超越這個對手。

對付沙俄的時候日本人就是如此,他們了解在遠東地區部署的沙俄部隊,因為有英國人和法國人的支持,他們甚至知道沙俄沒有能力把數量龐大並且更加精銳的歐洲兵力運送到遠東來。所以他們一戰而勝,打敗了沙俄。

對付中國滿清政府更是如此,他們的間諜無孔不入,甚至了解中國的物產還有軍工企業的水平,瘋狂的收集中國的各類情報,最終他們比中國人自己還要了解中國,於是在甲午海戰中一戰而勝,奠定了日本崛起的基礎。

但是這一次,事情有了點變化。日本人連續的獲勝讓他們有點飄飄然,這就是缺乏底蘊快速崛起的必然結果,而因為時間緊湊,也容不得他們再用3年甚至5年的時間去觀察自己的對手,所以日本這一次有點盲人摸象的感覺了。

他們並不了解諾門坎後面的蘇聯部隊,還在用沙俄時代的情報來評估這個強大的對手。他們不了解美國,至少並不完全了解對面的美國,完全無法理解美國那恐怖的生產能力。日本高層自己也沒有想過戰爭會如此順利,他們預計的計劃根本沒有寫到這裏,他們的想法中,日本在攻占了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之後,拿下威克島美國就會選擇屈服。可是,目前看來,這個估計結果有些過於樂觀了,日本軍方不得不慌亂準備第二輪的行動計劃。

一個國家的入侵計劃夠不夠詳細,戰略目光夠不夠深遠,戰略預測夠不夠準確,決定了這個國家侵略過程的順利與否,占領目標之後的控制是否穩妥,也決定了這個國家能不能吃掉自己的目標實現自我強大。

日本擬定的比較全面的作戰計劃是侵華戰爭,所以即便中國軍隊被德國和美國反復加強,依然沒有能夠阻止日軍在中國沿海地區擴大自己的占領區域。可是現在日本進行的戰爭完全是計劃外的,也就難怪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比如日本的陸軍在澳大利亞的占領上就和海軍產生了嚴重的分歧,海軍希望陸軍可以在沿海地區一路向東進攻,早日控制繁華的澳大利亞東部港口城市,為進軍南美還有美國做準備,至於那些西部地區,則是可有可無的。

但是陸軍方面認為,必須要全面占領澳大利亞,才能最大限度的節約自己的兵力。現在日本方面已經為征戰澳大利亞動員了40個師團的兵力,有超過20個已經送到了澳大利亞還有澳大利亞周邊的地區,如果澳大利亞戰爭無法短期內結束,那麽日軍還要再增加40個師團前往澳大利亞,這對於兵員明顯不足的日本來說,根本就是雪上加霜。

這種嚴重的分歧按照日本一貫的解決方案最終鬧出了奇葩的笑話來:既然大家都看不慣對方,那就誰也別管誰,咱們各自打各自的!這種如同兒戲的作戰辦法一直貫穿著整個日本太平洋戰爭,從武器研發一直到戰術安排,海軍和陸軍都互不統屬。

於是各種互相拆台如同搞笑的事情就出現在了日本軍方的戰鬥表現裏:海軍戰敗了,消息不告訴陸軍,結果陸軍打仗的時候才發現沒有海軍力量配合,結果輸的更慘。海軍自己跑去挖山洞準備打長期戰鬥了,陸軍還在沙灘上傻乎乎的挖戰壕準備抗擊美國登陸。這就是真實情況下的日本軍方表現,毫無誇張可言。

所以日本海軍開始組織部分陸戰隊等兵力沿著海岸線向北進攻,完成他們盡快奪取澳大利亞東海岸工業區的計劃。不得不說,這一次日本海軍的計劃看起來比陸軍方面的更有頭腦一些。但是日本陸軍高層本著“只要海軍堅持的陸軍就要反對”這個原則,下令精銳的陸軍部隊向南進攻,妄圖征服澳大利亞全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