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克裏木

其實阿卡多有從德國到馬來西亞的精確航行時間。這個時間其實並不長,只有短短的兩個月零6天。這個時間是另一個時空中一艘德國潛艇造訪日本得到的精確航行時間,如果排除掉大西洋上躲避英國反潛力量的時間,可能這個航行時間要被壓縮到2個月以內。

這對於一支規模並不龐大的艦隊來說,其實只是一次陌生一些的遠航訓練罷了,畢竟大部分時間他們都不必作戰,只是在海面上行駛而已。

至於兩個月之後他們到達了太平洋上之後,那裏的情況究竟變成了什麽樣子,其實都已經無所謂了。本來這一次出擊就是為了政治目的服務,主要是遠洋練兵。而實際可以取得的戰果,並沒有多少人去關注——澳大利亞自然是守不住的,張伯倫非常清楚這一點。

試問美國明知道守住澳大利亞已經成為不太容易的事情,會不會讓澳大利亞靠向北部英國?反正北部英國或者說其背後的德國沒有能力來接管這個澳大利亞,到最後這個澳大利亞必然還是美國和英國說了算——多簡單的一個政治手腕。

而相反,北部英國卻無法忽視這麽一個投誠,畢竟現在承認北部英國的原大英帝國殖民地鳳毛麟角。好不容易有一大塊殖民地主動承認了北部英國的地位,張伯倫必然會應承下來,事情就是這麽順理成章。

那麽日本會不會因為澳大利亞背後的主子從英美換成了德國就放棄侵略呢?顯然是不可能的。最近日本人擊敗了美國人,在太平洋上自認霸主,怎麽可能顧忌一個在太平洋上毫無根基的遙遠德國?

其實大家都是在裝樣子,一步趕一步而已。政治這種東西,就是表面文章吧?澳大利亞在美國的授意下對德國投懷送抱這沒有任何損失,德國也無法把手真的伸進太平洋,而日本入侵澳洲這是既定攻擊路線,不可能因為遙遠的德國放棄攻擊,於是德日兩國的宣戰就必然會發生,但是發生是一回事,真正打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德國象征性的派出自己的艦隊去太平洋上露個臉,表面功夫要多於實際作用,目的只是為了安撫北部英國而已;而日本拿下澳大利亞是既定國策,也不會因為澳大利亞的一份聲明更改——大家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自己的戰略,只是因為美國的一次成功的外交陷阱,導致了德日雙方宣而不戰罷了。

昏暗的燈光下,一個矮小的男人正愁容不展的坐在椅子上,他手裏拿著酒杯,望著一旁站著的元帥先生。現在他們兩個都是蘇聯的罪人,是有家不能回的可憐人。

他們兩個就是退守到克裏木半島還有烏克蘭南部地區的赫魯曉夫還有伏羅希洛夫。他們帶著潰兵一路撤退到這裏,卻不敢回莫斯科跟斯大林交差,於是他們類似半獨立狀態就這麽吞並克裏木,沒有人過問。

大約有10個師的部隊偷偷離開了他們,返回到正面戰場,加入到蘇聯與德國人的對峙中去。這些離開的部隊被斯大林褒獎,也沒有追究他們的任何罪責。

不過伏羅希洛夫還有赫魯曉夫兩個人手裏還有接近30萬的大軍,他們對於防守住克裏木半島信心滿滿,甚至赫魯曉夫還以此和斯大林討價還價,妄圖一直守在克裏木半島,做一個無冕之王。

不過無冕之王沒有他想象中那麽好做,畢竟克裏木原本還有一些部隊,還要儲備海軍的物資,所以經過一個月的對峙和消耗,赫魯曉夫突然發現自己的儲備物資用的七七八八了。現在軍隊數量龐大對於他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而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雖然說在克裏木,蘇聯為了艦隊儲備的物資並不少,糧食也絕對算是充足,可是誰曾想一口氣退到克裏木將近50萬的部隊,還一點兒糧食都沒帶,這就有點讓克裏木地區儲備的糧食有點兒捉襟見肘了。加上又供養了大軍一個月的,剩下的糧食估計再有幾個月,就會被軍隊吃光。

可想而知赫魯曉夫是不會得到斯大林的增援的,他的部隊也沒有勇氣反擊,奪回一些地區。和德國人和談買糧食的想法也胎死腹中,畢竟如果被扣上通敵的帽子,赫魯曉夫也就算徹底站在了蘇聯的對立面上——現在雖然和斯大林不太友好,可是畢竟大家只是默認,沒有真正撕破臉面。

“莫斯科方面把我們的電報當做廢紙了麽?30萬大軍的口糧和彈藥他們都不打算提供了麽?”伏羅希洛夫元帥比赫魯曉夫要著急,他知道自己的部隊現在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情況。

雖然距離揭不開鍋的程度確實還算遙遠,不過彈藥得不到補充,整個克裏木地區的陸軍武器儲備只能算是勉強夠用,一旦德軍發起大規模的攻勢,那麽他和赫魯曉夫將沒有能力阻止德軍進入克裏木半島,蘇聯會因為內訌丟掉整個黑海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