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太平洋戰局

在印度洋上試航並且被加強給印度洋英國海軍的德制戰列艦終於在忐忑中回到了大西洋上。一路上這艘戰艦避開了德國潛艇的追蹤,還要繞過德國海軍的封鎖,耗時1個月的時間終於從印度洋一路踏浪到達了加拿大港口。

這艘軍艦已經因為與德國的戰爭,被更名為“惡徒”號,算是皇家海軍中名字最難聽的戰列艦了——不過這艘戰列艦確實是英國海軍現役戰列艦裏艦齡比較短的主力戰艦了。

惡徒號匯合了加拿大港口內停留的皇家方舟號航母以及被搶修好了的英王喬治五世號,組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英國大西洋第一艦隊。在命名這個艦隊的時候,冰島上的英國當局有意避開了本土艦隊這個敏感的詞匯。

而就在英國的惡徒號進入大西洋的幾乎同一時間,德國港口內原本給英國建造的同級戰列艦正在最後的測試,這艘戰艦被德國元首親自命名為雷德爾海軍元帥號戰列艦,算是給一直支持元首的海軍最高指揮官一個前所未有的安慰。

有意思的是,這種由英國出資德國建造的戰列艦,成為了第一次種同時在敵對國家服役的戰列艦,也奇怪的同時擁有了兩個級別名稱:英國稱為惡徒級,德國稱為海軍元帥級。

德國也終於擁有了一艘可以伴隨艦隊一同作戰的新式戰列艦,公海艦隊的夜戰短板在這一刻也終於被補齊,變得幾乎無懈可擊起來。

這艘戰列艦還加裝了功率更大的雷達和火控系統,可以在20公裏之外用火炮在夜間開火擊中想要攻擊的目標。同時這款戰艦的裝甲防護水平也被略微改進了一些,削弱了一些不必要部位的裝甲,強化了防空武器的配置和數量。

從雷德爾海軍元帥號服役開始,德國海軍進入到了艦艇下水的真空期:鋼鐵被陸軍占用的太多,一些沒有必要建造的護衛艦還有巡邏艇都被削減,公海艦隊未來半年內都不會有新船下水,所有的精力都被放在了同時開工建造的4艘航空母艦上。

在未來,德國海軍將擁有3支海外的主力艦隊:實力最強的大西洋公海艦隊,以現役的5艘航母作為核心;實力次之的北冰洋襲擊艦隊,將擁有2艘航母;實力最弱的地中海護航艦隊,下轄1艘航母。

不過除了已經成型並且戰功卓著的公海艦隊之外,另外兩個艦隊現在也只是有一個人事部的骨架而已。甚至一些本來應該交給海軍去完成的任務,都被狄克負責指揮的空軍戰略轟炸機部隊給一手包辦了。

比如說,一直龜縮在列寧格勒附近的蘇聯波羅的海艦隊,就是從普魯士起飛的德國遠程戰略轟炸機部隊在夜間偷襲,一舉殲滅掉的——整個軍港被300架以上的屠夫轟炸機光顧,丟下的炸彈讓列寧格勒的港口內燃起了熊熊大火。蘇聯級戰列艦白俄羅斯號被擊中受傷,到現在還只能窩在港口內維修。

這個時候傾力維持一個龐大艦隊,卻沒有其他保障力量支撐這支艦隊的弊端就顯露了出來。蘇聯原本的煉鋼技術就並不先進,勉強下水了幾艘戰列艦的直接後果就是維修這些戰列艦的配套船塢設施落後,一旦艦艇負傷,那麽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搶修出來繼續參與戰鬥。

與之相反的是美國的海軍,他們在被日本一次偷襲擊沉了企業號等兩艘航母之後,竟然搶修出了重傷的薩拉托加號航母,在菲律賓外海的海戰中參與了對日本海軍艦隊的偷襲作戰。這場海戰的過程雖然德國海軍一直到十幾天後的現在還沒有拿到完整的評估報告,可是日本海軍確實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吃了美國海軍的一記暗虧。

說實話現在阿卡多關心太平洋戰場比關注自己東線還要多,因為東線300萬德軍精銳進攻雖然不足,但是防禦剛剛被重創的蘇聯紅軍絕對是綽綽有余了,他更關心的是美國的工業潛力,是否如同上一世那樣被徹底的激發出來。

現在看來,美國的工業潛能確實不容小覷,但是也並沒有想象中那樣的龐大——德國艦隊南下大西洋的舉動給美國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很多南美國家轉而把原材料賣給前來抄底的德國,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國的工業擴張。

但是石油方面美國依舊還是無法撼動的存在,畢竟從中東地區途徑地中海駛往美國的艦艇德國海軍不敢成規模的襲擊,而墨西哥還有美國本土的石油開采也能夠滿足美國的工業生產需要,所以很多戰爭武器還是被以一種可怕的速度被生產出來。

比如說美國兩岸的船塢正在拼命的建造航空母艦,正在船塢裏的航母已經多達14艘,差不多是德國和日本在建航母的兩倍還多。同時美國從改進生產出M4坦克開始,就在瘋狂的量產這種技術成熟的坦克,總產量甚至已經接近3000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