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分化(第2/2頁)

“你們十個!到第一區去!動作快點!”對那些會說德國話的蘇聯人,德國的軍官用德語略微的測試了一下,就給出了分配的結果:“剩下的3個,你,你還有你,去第二區,不要磨蹭!快!剩下的你們兩個,去第三區!找各自的負責人!”

在波蘭境內,集中營分為三個不同的級別,A類集中營的營房一般都是波蘭原來的軍營,一部分是新蓋的營區,條件相對來說很好,而且有醫護所和市場,類似一個封閉的小鎮,只不過每一個這樣的小鎮,都要不停的生產某種產品,比如說工兵鐵鍬,比如說坦克的履帶。

而B類的集中營條件就要差一些,裏面絕大部分的戰俘人員也都是沒有什麽一技之長的苦力,他們負責耕種還有運煤等體力工作,包括礦山挖掘還有修路,雖然工作條件艱苦而且管理更加嚴格,但是好歹還算是勉強可以生活。

至於C類的集中營,那就是地獄一般的存在了,阿卡多分化管理的終端,壓榨最狠厲的部分,就是指這類集中營了。這裏的人一般都從事條件最惡劣的工作,比如說破壞性開采的一些金屬礦藏資源等等——很多時候他們被克扣口糧,衣不遮體,比起另一個時空的集中營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是阿卡多想出的一種新式的壓榨殖民模式,說白了也就是拉攏一部分人,中立一部分人,壓榨一部分人。用區別對待來分化占領區,瓦解對方的反抗基礎,消弭大部分人的抵抗意志。並且能夠最大限度也最有效率的利用起占領區的原始工業體系來,為德國擴大工業生產規模,提高工業生產的效率打下堅實的基礎。

也不由得這些生產廠商們不趕來親自分配這些戰俘,因為在波蘭這種集中營體制下,戰俘數量就代表著生產力,而生產力最終能夠轉化為產品,產品能夠換取大量的“米福券”,而這些“米福券”在未來能夠換取的東西就太讓人興奮了……

上一次,手握大把“米福券”眼看就要破產的大軍火商和大財閥們在最後關頭迎來了華麗的轉折,白嵐花集團被拆分並且補償給了這些走投無路的大資本家——這些人獲得的利益讓人瘋狂,所以當政府償還完債務並且又一次推出了新一批“米福券”的時候,這些大財閥們毫不猶豫的繼續投入到了這場獲利豐厚的預生產之中。

德國的政府依靠這麽一個過渡,竟然又拉開了新一輪的擴軍備戰序幕,他們不用一分錢,就把一個又一個訂單發給了生產廠家,而那些生產廠家,就瘋狂的開工建造各種軍事裝備,為強化國防軍的武器裝備添磚加瓦。

工業整合後的1個月內,德國的工廠向前線輸送了大量的火炮還有坦克裝甲車輛。甚至還在英國的兩個保存相對完好的地方,開始建造德國的航空母艦——算上德國本土船塢裏的兩艘,德國已經把未來的航母數量,一口氣擴大到了9艘這個恐怖的數量。

阿卡多和他的海軍將領們非常自信的認為,這個艦隊的數量完全可以完成大西洋壁壘的防禦任務,只要這個艦隊不被全部殲滅,那麽登陸歐洲就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計劃。

戰俘一個接著一個走到附近的隔離區,有的被送上卡車,有的沿著鐵絲網走進小站後面的B類集中營,有的則被黨衛軍士兵看押著,徒步走向遠處的C類集中營,在那裏,會有地獄一般的生活等著這些來自俄羅斯族的可憐人。

德軍對待蘇聯戰俘也是有明顯劃分區別的,白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大部分都被釋放回家,即便是少數被留在集中營的人也被從優對待,至於俄羅斯人大多數都交給烏克蘭人管理,既方便了監督管理,又進一步激化了這些人種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