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路

幾次三番的進攻讓英國守軍失去了大量的機動部隊,蒙哥馬利苦心經營積攢下的那一支裝甲部隊,也在前後幾次反擊之中成了德軍坦克兵刷新自己戰績的靶子。

德國的豹式坦克還有虎式坦克在面對美制M3型坦克的時候擁有太多優勢,這些優勢大到即便是在劣勢情況下,也足以完成逆轉的程度。而且單就兩國裝甲兵實戰水平來看,德國裝甲部隊也絕對是淩駕英軍的存在。

另一個時空中,德國裝甲部隊的一些王牌部隊往往戰績逆天,甚至有過一個裝甲營在兩年內打掉對方一個裝甲軍的可怕數據。也就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米切爾·魏特曼”神話,也就讓人眼花繚亂的誕生了諸如魏特曼以及卡爾尤斯等等優秀的坦克指揮員。

很多人不相信這些戰績,認為是德國裝甲部隊的造神運動,是納粹的有意吹噓。其實德國的統計數字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比較嚴謹的,而那些王牌坦克手們大多數也都是貨真價實的“狠角色”。

這些數量驚人戰績變態的王牌之所以能夠誕生,其實和德軍的部隊編制以及戰鬥打法有著直接的關系。如果想要了解我們必須從德國的工業生產開始一點一點說起。

眾所周知,德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在二戰中以效能低下和混亂不堪著稱,德國的坦克也以重量還有故障繁多被很多人詬病,所以德國的裝甲部隊從誕生以來就一直是德軍中的香餑餑。那麽這個香餑餑究竟有多大規模呢?

德軍當年對法國全面開戰時全國擁有坦克3466輛,參戰2691輛;對蘇聯實施巴巴羅薩計劃的時候動用坦克3400多輛,而1941年德國裝甲部隊總數一共是22個師,在1945年戰敗時曾經擁有過的裝甲師番號是30個師。

一共只有30個師的番號,如果算上摻水還有不滿員,估計德軍最巔峰時期也有只有20個師的裝甲部隊,能同時在前線作戰的滿打滿算也就15個——這個數字和巔峰時候擁有部隊總兵力超過500萬的德國軍隊來說,是不是有點少?

所以德國軍隊的裝甲部隊被當做拳頭來集中使用,起到在重點進攻方向上的壓倒性突擊和縱深切入作用,這種戰法也就是後來大家耳熟能詳的“閃擊戰”。

這種打法在戰爭初期確實淩厲無比,一舉摧毀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遺留下來的塹壕戰體系,但是這種集中坦克的做法事實上是以犧牲其他步兵部隊的作戰能力為代價的“權宜之計”,說到本質其實是產能沒辦法滿足前線部隊要求的無奈之舉。

在進攻作戰中規模龐大但是作戰效能落後的德國步兵一開始被裝甲部隊的光環掩蓋,後來又因為缺乏裝甲部隊的支援而在蘇聯裝甲部隊的反擊下節節敗退,其實就是這個作戰思想的最現實體現。在防禦中德國步兵只能自己想辦法建立防禦體系,而那些昂貴的坦克被軍或者集團軍甚至是集團軍群指揮官們捏在手裏當做最後的救命稻草。

那麽這些昂貴的坦克部隊在德軍防禦體系裏幹什麽用了呢?答案就是被當做戰地救火隊來使用了,它們被放在縱深防禦的二線上,哪裏出現了險情就頂向哪裏,負責將突破了一線陣地的敵軍裝甲部隊趕回去。在這種戰術思想的指導下,一個又一個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德軍裝甲部隊名字被人記住了:502營,黨衛軍教導師……

於是這些打出了驚人戰績的德軍坦克部隊,其實都是在很大程度上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這些作戰優勢的,所以他們能夠在戰場上打出讓人羨慕的戰鬥結果。

具體來說,他們面對的敵人很多時候都具有以下的問題:

第一,這些敵軍部隊都是剛剛突破了德軍步兵防線,連續作戰了很長時間的部隊,比如魏特曼在波卡基村撞上的英國部隊,比如卡爾尤斯在馬裏納瓦村奇襲蘇聯部隊,都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戰鬥。

第二,這些部隊在於德國步兵連續惡戰之後,基本上彈藥告罄油料緊張,又身在德軍防線之後。這種情況是打贏了德國裝甲部隊之後追不上,打輸了卻又退不了,加上大多數英美蘇三國的坦克指戰員們戰鬥素質有和德國磨練了兩三年的坦克部隊車組有差距,也就不奇怪德軍坦克部隊的驚人戰果了。

第三,雖然德軍的裝甲部隊戰鬥過程五花八門,而且幾次成名之戰都是在局部進攻作戰下完成的,比如魏特曼的波卡基村之戰,但是總體上而言德軍裝甲部隊在後期都是在打防禦支援作戰,所以在精心選擇和構築了防禦陣地甚至是陷阱口袋之後,德軍坦克能夠以少打多,誕生數量眾多的坦克王牌,也就不奇怪了。

說了這麽多,其實只是想讓大家不要奇怪,同樣被A集團軍司令官倫德施泰特當做戰地救火隊的501重型坦克殲擊營,同樣是在英國境內到處迎戰英國反擊部隊的米切爾·魏特曼,為什麽能夠在自己的火炮炮管上面畫上代表著101輛坦克的可怕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