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蘇聯間諜(第2/3頁)

公社的會計撥拉著算盤,遲疑的問李花子:“書記,咋辦?”

李花子抽著城裏帶來的香煙,皺眉想了半天,道:“有困難就克服,少吃一兩頓也沒啥,解放前還吃樹皮草根呢,如今有一口吃的就不錯了,還想啥。”

夏糧足額上繳。

……

省城,楓林路一號,省委第一書記風塵仆仆的從廬山開會歸來,他告訴愛人潘欣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彭德懷被打倒了。

“什麽,彭老總被打倒了!”潘欣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啊,彭總竟然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提出了批評,這是他咎由自取啊。”鄭澤如坐在藤椅上,點燃一支煙,閉上眼睛,廬山上批判彭德懷的場景歷歷在目,昔日橫刀立馬的大將軍也只得屈服。

“要引以為戒,時時刻刻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鄭澤如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潘欣說話。

潘欣只是省委辦公廳的普通工作人員,對高層政治不太感興趣,她岔開話題道:“南泰老家寄信來,說今年糧食收成不好,搞不好要挨餓。”

鄭澤如輕笑:“笑話,社會主義國家怎麽會餓到老百姓,今年天氣幹旱糧食歉收的情況,組織上是了解和掌握的,如果某些地區缺糧的話,國家可以返還一部分公糧,再不行還有救濟糧嘛。”

潘欣道:“那我就放心了,老家的鄉親們人心惶惶呢。”

次日,鄭澤如來到辦公室,特地讓秘書查一下南泰的糧食產量,詢問一下是不需要國家救濟。

秘書笑道:“南泰今年還是豐收,不但不用國家救濟,交公糧還再創新高哩。”

鄭澤如哦了一聲,心裏感慨,小楊是個好同志,困難自己背,不向領導伸手,值得培養。

但今年糧食歉收的大環境是確定無誤的,城鎮居民的口糧供應都受到了影響,這一點鄭書記是知道的,他對秘書說:“拿三十斤糧票,給他們母子寄過去。”

秘書點點頭:“我立刻去辦。”

鄭澤如寄來的糧票派了大用場,紅玉正愁怎麽給上大學的兒子增加營養呢,城鎮居民雖然有糧食計劃,但配額極少,王北泰是師範學院籃球隊的隊長,每天都要鍛煉,體力消耗很大,那點定量進肚子就消化,到下午就餓,每月能多三十斤糧票,起碼不會象有些同學那樣餓得浮腫。

江北師範學院的學生們一個個面有菜色,有氣無力,他們大多數是貧下中農子女,家裏條件不寬裕,又是二十歲左右活動量大的年紀,每天四兩的定量怎麽夠吃。

王北泰卻和別人不同,他雖然也住校,但經常回家,而且是騎著自行車來回,這年頭有自行車的可不是一般人,非富即貴,而同學們從沒聽說王北泰家裏是幹啥的,更令人懷疑的是,王北泰還經常從家裏拿來餅幹、肉包子等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這些可疑的因素引起了同宿舍團支書葉謙的注意,葉謙是龍陽鄉下農村人,祖輩都是赤貧,根紅苗正出身好,雖然腦子笨學習不好,是組織保送上的師範,但政治上一直很積極,是俄語系的團總支。

葉謙是團幹部,但威信遠不如王北泰,尤其是那些女同學沒事有事都愛和王北泰來往,甚至有戲稱說王北泰是師範學院俄語系的白馬王子,這倒不失偏頗,王北泰繼承父母各自的優點,生的高大英挺,一米七四的身高玉樹臨風,皮膚白皙,笑容迷人,尤其俄語說的呱呱叫,能和蘇聯專家直接對話不打怵。

而且王北泰是籃球場上的投籃冠軍,話劇舞台上的羅密歐,他總是一襲潔白的襯衫,一輛鋥亮的進口自行車,多少女生都夢寐以求坐上那輛自行車的二等座啊,其中就包括葉謙的夢中情人郭妮娜。

這些都是次要的,王北泰在同學中威信甚高的最重要原因是在這個困難年代,他會把家裏的吃食拿來和同學們一起分享,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葉謙感到自己的光芒被壓制,不由得嫉恨起王北泰來,他開始悄悄關注王北泰,想找出對方的把柄來,比如這些副食品是不是偷的?是不是和女同學私下裏搞不正當關系什麽的。

王北泰依然每天樂呵呵的,沒有察覺陰暗中有一雙狡黠陰毒的眼睛盯著自己。

葉謙盯了很久,沒有找到什麽證據,正在懊喪之際,忽然他發現了一個重大問題,王北泰為啥俄語這麽好,因為他有一台短波收音機,可以收聽蘇聯廣播!

葉謙的心劇烈狂跳,怪不得啊,中蘇關系破裂,他還堅持收聽敵台,他不但支持蘇修,而且很可能甚至一定是蘇聯克格勃安插在江北的一枚重要棋子,刺探我國軍事工業的情報,以換取大量的副食品,對,一定是這樣的。

想到這裏,團總支葉謙同學口幹舌燥,激動不已,他連夜奔向校保衛科,向保衛幹部報告了這一重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