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強弩之末(第2/2頁)

羅斯福亦寫信給蔣介石,措辭強硬無比,蔣介石大怒,稱美國態度惡劣,措辭荒謬,損害了中國的國格與自己的人格,中國人民願意和美國做朋友,但絕不願做美國的奴隸雲雲。

雙方關系惡化至此,對反法西斯事業尤為不利,為顧全大局,最終羅斯福還是讓步了,召回史迪威,新任命魏德邁將軍為中國戰區參謀長。

蔣介石終於得償所願,此時便現出政治家的油滑手腕來,他宣布授予史迪威青天白日勛章,並將雲南前線修築的軍用公路命名為“史迪威公路。”

不過這些並不能挽回蔣介石在外國記者眼中的惡劣形象,史迪威離開後,各路在華媒體紛紛詆毀中傷委員長,聲稱這是垂危的反民主政權的勝利,國民黨政權已經腐朽死亡,建議美國應停止支持蔣介石,轉向自由進步的共產黨。

這一切蔣介石心知肚明,不過當局的新聞檢查制度對洋大人無效,所以只能隱忍。

1944的年末,戰局急轉直下,廣西全州、梧州、柳州、桂林相繼淪陷,湖南廣西境內的三十六個空軍基地全部喪失,軍民財產損失不計其數,日軍長驅直入,進入貴州,西南大後方岌岌可危。

本以為日本是秋後的螞蚱,沒想到成了冬眠蘇醒的巨熊,重慶人心惶惶,不可終日,七年都挺過來了,沒想到在即將看見曙光的1944年,竟然再度面臨亡國威脅。

蔣介石迫不得已,只好將包圍陜北共軍的胡宗南部調往貴州,將緬甸遠征軍回師昆明,同時力排眾議,作死守重慶的準備,而此時英國、蘇聯的大使館已經開始撤僑。

重慶民主人士的沙龍依然每周召開,大家都問陳子錕對戰局的看法,陳將軍只有一句話:“強弩之末,回光返照。”

他這話是有根據的,日本人在中國大陸不過是垂死掙紮而已,不是他們強,而是中國已經山窮水盡,軍隊中的優秀分子損失殆盡,無力一戰,日本的主戰場不在中國,而在太平洋。

太平洋上多次激戰,日本均告失敗,尤其是萊特灣決戰,日本海空軍主力損失慘重,光是萊特島就被殲滅了十一萬!美軍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使用塞班島基地轟炸東京,慘烈程度遠超當年重慶轟炸,日本施加給中國的痛苦,十倍報應在自己身上。

果不其然,日軍猛攻了一段時日便沒了後勁,惟恐美軍登陸福建廣東,再加上史迪威公路通車,中國號召知識青年從軍,短短一月征召了十二萬青年學生編成青年軍,氣勢大振,局勢漸漸好轉屬於陳子錕勛章姍姍來遲,美國陸軍部授予他傑出服務勛章,這是陸軍的最高榮譽,僅次於國會榮譽勛章,勛章由魏德邁代表美國陸軍頒發。

這枚勛章給陳子錕帶來的不僅是榮譽,還有傳奇,他在奧馬哈海灘上的表現被善於聯想的知識分子演繹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說他是艾森豪威爾的軍師,霸王行動實際上是陳子錕指揮的,羅斯福曾經發來密電,要拿一百個師的裝備換陳子錕,被蔣委員長婉言謝絕雲雲。

一時間陳子錕名聲大噪,隱隱成為國民黨內政學系的代表人物,政學系實力強於宋慶齡、於右任、林森等元老派,弱於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的新桂系,成員在政界商界學界外交界都是風雲人物,戰後施行民主選舉的話,力量不可小覷。

……

重慶,委員長官邸,戴笠將一份秘密報告放在蔣介石桌上,輕聲道:“校長,這是最近陳子錕一幫人集會的名單,還有會議紀要,請您過目。”

蔣介石閉目養神,一擺手道:“拿走,我不看。”

戴笠心道這不是您讓我搜集整理的麽,怎麽拿到跟前又不看了,都說伴君如伴虎,君王喜怒無常,難以揣測,古人誠不我欺,不過他早已擺正自己的位置,軍統當家人就和明朝東廠大太監一樣,是領袖的奴才,和那些大臣不同,是沒人格可言的,他正要收起報告,蔣介石卻睜開眼睛:“放下,你出去吧。”

“是。”戴笠輕輕出去,順手關上了門。

蔣介石拿起報告翻了翻,摔在桌上,背著手回了內室,對宋美齡道:“最近陳某人可是春風得意的很。”

宋美齡道:“達令,美國人喜歡他,這很正常,人都是喜歡同類的,陳子錕美式作派,英語流利,正對他們的胃口,不過美國人的政治智慧還是有的,他們知道誰才是中國的主宰者。”

蔣介石面色稍微和緩,道:“既然陳某人擅長和外國人打交道,就讓他去莫斯科,勸說蘇聯出兵東北,順便把外蒙古問題解決掉。”

宋美齡笑道:“達令,你真是強人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