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新的職責(第2/2頁)

“敬之,你有什麽辦法?”

“依我看,不如給他個閑置,磨磨心性……那麽多的烈士遺孤無法安置,就讓他掌管遺孤撫恤委員會吧,好歹也是軍委會直屬機關,級別夠高。”

“也好,就這樣辦。”

兩日後,陳子錕果然接到任命,居然讓他管理烈士遺孤,這種工作向來是由蔣夫人宋美齡負責的,北伐勝利後,南京建有專門的烈士遺族學校,抗戰開始後,學校西遷,戰爭規模擴大,戰死者數十萬,哪有什麽管理可言,宋美齡又兼著航空委秘書長的職務,無暇他顧,所以這活兒更沒人管了。

一心想上陣殺敵,卻給了這麽個尷尬的工作,想撂挑子又心不甘,自己“成仁”那段時間,妻兒受盡苦難,推己及人,不能讓烈士的遺孤受到同樣的遭遇,陳子錕毅然挑起這個擔子,卻發現手下無人可派,無錢可用。

這個委員會是新成立的,軍委會人手緊張,連個秘書都沒派,只好讓劉婷先兼著,再去財政部要經費,不出所料吃了閉門羹,抗戰正在緊迫關頭,前線缺糧少彈,哪有資金照顧遺孤。

陳子錕很生氣,直接找到財政部長孔祥熙,他一身上將軍裝,胸前掛滿勛章,誰也不敢阻攔,徑直來到孔祥熙辦公室,開門見山道:“孔部長,我需要十萬元撥款。”

他的來意孔祥熙清楚的很,吩咐秘書倒茶,親自拿出財政部的報告給他看,財政早已是巨額赤字,前線每月開銷以千萬計,後方各單位索要撥款的書信厚厚一摞。

“不瞞陳將軍,財政早就頻臨崩潰,實在拿不出錢來。”孔祥熙兩手一攤道。

陳子錕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錢讓我怎麽養活一幫孤兒寡母,前方將士有後顧之憂,又怎麽安心打仗。”

孔祥熙道:“陳將軍,別說烈士遺孤的生活教育問題了,就是連撫恤金都快發不出來了,國家內外交困,有困難的不止你一個,委座正是看你有能力,才將重任交托與你,財政上實在拿不出錢來,不過你可以去籌嘛。”

陳子錕碰了一鼻子灰,回到家中悶悶不樂,一家人都跟著想辦法,姚依蕾說父親在香港銀行裏還有一筆款子,不如先借來用。

“那是嶽父的棺材本,萬萬動不得。”陳子錕當即否定。

“要不,咱們弄一架飛機專門跑香港,倒騰緊俏物資賺錢維持。”鑒冰時刻不忘跑單幫的經歷,以往是單槍匹馬,現在丈夫回來了,甩開膀子大幹一場,還不賺的盤滿缽滿。

“不行,這種事只能小打小鬧,大張旗鼓的幹,影響到別人的買賣,指不定誰下個絆子咱們就臭名遠揚了。”陳子錕也否決了這個提議。

“那就只有搞募捐,籌集善款一條路可走了。”劉婷經過深思熟慮,提出新的建議,這次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不過由誰操刀又成了問題。

“昨天在街上遇到以前淮江日報的總編輯阮銘川,請他出馬在報刊上發文章預熱,然後聯合八路軍辦事處,他們搞群眾運動最在行,再請一些文藝界的人士為之呐喊,何愁善款不來。”劉婷信心滿滿道。

陳子錕道:“好,我看行。”

經過一番協調,中央日報、新華日報、香港大公報紛紛刊登文章,問烈士遺孤籌集善款,消息傳遍世界,東南亞華僑首富陳嘉庚率先支持,捐贈善款十萬,客居香港的杜月笙也捐了兩萬塊。

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和文藝界人士聯合為遺孤舉辦大型義演,周恩來代表延安方面捐了一千塊,宋子文出了一萬塊,陳調元出了三千塊,宋美齡聽說之後也以私人名義捐贈了五千塊,最令人感動的是戚家班捐了五百塊,這是他們一分一毛攢下來的血汗錢。

劉婷收攏了幾千名孤兒寡母,暫時落腳在一家修道院中,善款到位後,在嘉陵江北五裏店租了一塊荒地,蓋屋築墻,打出了抗日烈士遺族安置營地的招牌,有了這批善款,營地總算能勉強維持下去了。

而此時陳子錕也在考慮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從美國運來的軍火已經抵達香港,這批軍火本來打算支援江北抗日遊擊隊的,現在看來,還是自己親自跑一趟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