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戰爭開始了(第2/2頁)

回到林宅,文龍還沒進家,林文靜憂慮的問道:“你剛才說的是真的麽,我們中國可以打贏日本麽?”

陳子錕道:“我給你說一組數據吧,是軍委會的絕密資料,一般人不知道的。”

林文靜洗耳恭聽。

陳子錕道:“日本現有兵力大約四百五十萬人,其中現役二百萬人,陸軍常備師團十七個,海軍艦艇總噸位一百九十萬噸,飛機三千架,我國有軍隊一百七十萬,艦艇十一萬噸,飛機六百架;日本的鋼產量是五百萬噸,中國僅有四萬噸不到,日本石油產量一百六十萬噸,中國僅有一萬噸,日本可以生產航空母艦、坦克、飛機、大炮,中國的重武器全靠進口,制造輕武器用的鋼材也要靠進口;更重要的是,日本上下一心,中國四分五裂,資源豐富的東三省被日本霸占,新疆被蘇俄掌控,四川雲貴依然軍閥橫行,軍隊吃空餉的居多,士兵素質低下,營養不良,軍官良莠不齊,資質甚差,這就是中日兩國的實力對比,誰能贏,你自己判斷。”

林文靜久久不語,秀眉緊蹙,熱血學生和寶慶這樣的老百姓自然接觸不到這樣的數據,更別說作出分析判斷了。

過了半天,林文靜道:“中日實力懸殊,但並非不可一戰,當年美國獨立之時,比英國的實力差距更大,一樣可以打贏。”

陳子錕道:“你說的對,中國雖弱,仍是龐然巨物,否則日本早就迫不及待下嘴咬一口了,剿共既停,抗日統一戰線成立,全國一心,也是可以一戰的,不過我還是不贊成大學生上戰場,優秀的人才都打光了,將來怎麽重建國家。”

林文靜道:“這個你放心,平津高校已經有預案,在西南等地興建校舍,戰爭開始,我們這些教職員工就會搬過去,不耽誤學生上課。”

正聊著,秦德純派副官來請,說是為陳將軍預備了接風洗塵的宴席,看來這頓還是躲不過去,於是陳子錕帶著林文靜一起赴宴。席上談論最多的還是局勢,因為陳子錕是中央官員,秦德純很想打聽一下南京政府的意思。

“堅決抗日,毫不妥協。”陳子錕這樣答復他。

“何以見得?”在座的傅斯年問道,他也算陳子錕的舊識了,當年組織五四風潮時還是個英俊青年,現在卻變成了體態臃腫的大胖子。

陳子錕道:“我當然不是空口白話,委座開辦的廬山軍官訓練團所用教材已經不再有剿共戰術,而是換成了抗日宣傳,我想這足以說明問題。”

傅斯年和秦德純等人均欣慰點頭。

……

次日,接到電報的姚啟楨夫婦從天津坐京津特快趕來,一見陳子錕的面就說起火車上的見聞:“日本人沿著鐵路線演習,涵洞大橋附近都擺滿了兵,槍炮刺刀林立,當真嚇人。”

姚依蕾的姨媽一家人並未前來,姨夫是日本正金銀行裏的高級職員,就算日本人打過來也不怕。

陳子錕預感到平津地區就像一個巨大的火藥桶,隨時可能爆炸,他再次詢問林文龍和姚依菻,兩個小夥都表示要參加二十九軍的暑期軍訓團,和日本人死磕到底,林文靜勸也沒用。

無奈之下,陳子錕只好先帶姚啟楨夫婦和林文靜離開北平。

這天,剛放暑假,日期是一九三七年七月五日。

兩日後,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無理要求搜查宛平縣城遭到拒絕,向盧溝橋發動進攻,遭到二十九軍三十七師219團的猛烈還擊。

平津29軍被三面包圍,宛平是北平唯一的門戶,宛平一旦失守,平漢線被切斷,北平便成孤城,而盧溝橋正是這一門戶上的插銷,扼守盧溝橋就是守住北平與中原的通道,中日雙方均重視盧溝橋的得失,戰鬥不算激烈,訓練精良的日軍僅傷亡三十余人,中國軍隊陣亡一百人以上。

消息傳到廬山,蔣介石電令宋哲元固守宛平勿退,並作全體動員,以備事態擴大,隨即電令孫連仲的26路軍向石家莊集結。

七月八日晨,廬山海會寺大營房,起床號聲中,六千名學員迅速集中在旗杆下,升起青天白日旗後,教育長陳誠向大家宣布:戰爭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