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糖衣炮彈與中原大戰(第2/2頁)

此後,雙方即有了默契,打仗再不動真格的了。

中原大戰如火如荼,另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在繼續,早在馮閻宣戰之時,關外的張學良便一邊通電調停,一邊增兵熱河、山海關,張氏的傾向,直接決定戰局的勝負,於是乎,各方代表雲集奉天,馮玉祥的人,閻錫山的人,汪兆銘的人,當然也少不了蔣介石的人,事後張學良和陳子錕打麻將的時候把這事兒當笑話談,說閻錫山的代表只帶了五千塊錢來活動,馮玉祥的代表幹脆一個子兒沒帶,而蔣主席派出的吳鐵成,帶了足足二百萬元到處活動。

雙方財力如此差距,反蔣一派焉有不敗之理,這個細節,也決定張學良的選擇。

八月初,反蔣派又出幺蛾子,閻錫山和汪兆銘在北平召開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會議,決定另組中央政府,推舉閻錫山為國民政府主席。

九月九日,閻錫山在北平懷仁堂宣誓就職,儼然當起了國家元首。

此時張學良在關外宣布東北軍總動員,對閻馮用兵,消息一出,形勢急轉直下,閻錫山只當了九天國民政府主席就狼狽下野,退回山西老窩,平津直隸拱手讓給張學良。

馮玉祥收縮兵力,做困獸之鬥,但軍心動搖,各謀出路,降的降,跑的跑,幾十萬西北軍轉瞬就垮了。

中原大戰歷時八個月,動員一百四十萬兵力,傷亡二十五萬人,慘烈遠勝北伐,閻錫山失去了平津直隸察哈爾地方,晉軍十萬人被張學良收編,本人也下野去了大連,馮玉祥更慘,損失了九成兵力,從此一蹶不振,汪兆銘則取到逃往香港,繼續從事反蔣大業。

收獲最大的是張學良,幾乎兵不血刃拿到了平津直隸,本人榮升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地位僅次於蔣介石,年僅三十做到如此位置,可謂年少有為。

而陳子錕則收編了包括王棟梁團在內的幾萬人槍,接管了豫東、皖北一些地盤,實力進一步擴充,蔣介石不忘他在困難時施與的援手,承諾給陳子錕國民政府委員、軍政部次長的位置。

而此時的陳子錕已經意興闌珊,對加官進爵沒了興趣。

省城,楓林路官邸,綠草如茵的花園內,擺著白色的楓木桌椅,陳子錕一襲白西裝翹著二郎腿翻看著《淮江報》,嫣兒已經長成一個胖嘟嘟的小丫頭,在草地上瘋玩,王大媽在後面追她,累的氣喘籲籲。

“王大媽,您老歇一歇吧。”陳子錕勸道,自打從北京搬來江東後,王大媽的身子骨愈加的結實了,雖然,名義上是傭人身份,但府裏上上下下都把她當老太太敬著,吃穿不愁,身體自然好,不過老人家莊稼人出身,閑不住,就主動攬起照料小姐的活兒來。

“小祖宗,你慢點跑。”王大媽雖然累的直喘,但心裏樂滋滋的,走到陳子錕身邊坐下道:“我那個兒子若是活著,怕也有孩子了。”

“我幫你留意著呢,高碑店老家一有消息,咱這邊就知道。”陳子錕寬慰她道。

王大媽剛想嘮兩句,閻肅和龔稼祥來了,她便回避了。

“參謀長,龔總裁,你們看看報道,中原大戰,戰溝縱橫,屍骨遍野,禾稼未收,房屋倒塌,十室十空,瘟疫流星,旱災兵禍匪患肆虐,災民一千五百萬,每天餓死一千人,中國這是怎麽了!”陳子錕敲著報紙,搖頭嘆息。

閻肅道:“我正是為此事而來,北泰難民激增,足有三十萬之眾,而且每天都在增加,糧食不夠吃了。”

陳子錕道:“不夠就買,進口美國小麥,暹羅大米,總不能看著人餓死吧。”

龔稼祥道:“財政枯竭,沒錢了。”

“錢呢,都用在什麽地方了?我需要看支出報表。”陳子錕沉聲道。

龔稼祥早有準備,拿出厚厚一疊紙來,盡是陳子錕簽過字的批款單和報銷單,軍費開支是最大頭,然後是北泰建設款項,設計費、施工費、材料款、監理費、購買機器設備的支出,收容難民、開設粥棚、學生免費午餐,政府公務員薪水等等,林林總總不下數百項,總開支高達七百萬之巨。

陳子錕頭都大了,每筆開支都省不得,這可如何是好。

“再發公債不行麽?”他試探著問道。

“公債發行的夠多了,信用透支也要有個額度,萬一銀行出現擠兌風潮,後果不堪設想。”

龔稼祥立刻打消了他的這個念頭。

陳子錕再次將目光投在支出報表上,最終落在軍費開支一項上,江東軍現在越打越多,竟然有十五萬之巨,吃喝拉撒每月都是一筆天文數字的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