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京城第一婚(第2/2頁)

陳子錕道:“好啊,這下齊了。”

姚依蕾卻翻翻眼皮,似乎有些不悅。

他們在這邊談笑風生,許國棟趙家勇李俊卿他們頓覺尷尬,索性起身告辭,王庚卻道:“你們坐你們坐,我部裏還有公事,說完就走。”隨即拍拍陳子錕的肩膀擠擠眼睛,帶著陸小曼走了。

王庚夫婦離開之後,陳子錕才問姚依蕾:“你認識林徽因?”

姚依蕾冷笑道:“怎麽不認識,你們男人都喜歡她。”

“那你的意思是說,女人都不喜歡她?”

“那倒不是,只不過……算了,說了你也不懂,不過我可先說了,才不要她做女儐相。”

陳子錕自然不敢反對:“都依你,回頭我就給王庚打電話,讓他別和林小姐提了。”

……

婚期定在農歷三月二十,也就是公歷四月二十三這天,本來依陳子錕的意思是不想大張旗鼓的操辦,不過姚家可不樂意,人家就這麽一個女兒,還不得風光大嫁。

從陳子錕進京到辦婚禮,僅僅有十來天的準備時間,相當倉促,好在北京城服務業發達,只要舍得花錢,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兒。

擇日子,放大定,雙鵝雙酒、棗生桂子,一切都按老北京的規矩來,一絲不苟,婚禮前兩日,姚公館送了六十四擡的嫁妝到陳府,一水的朱漆躺箱,綾羅綢緞瓷器錫器樣樣俱全,花瓶、大鏡子這些易碎的玩意都是請的“歪脖”來扛著走的,前面還有鼓樂開道,擺足了譜兒,賺足了面子。

到了結婚那天,東文昌胡同的陳宅門庭若市,汽車洋車排成長隊,許國棟專門調了一隊巡警維持交通秩序,一大早的陳子錕就十字披紅騎著高頭大馬帶著轎子到西長安街的姚公館迎親去了。

這年頭新郎官的標準打扮藍長衫黑緞馬褂,頭戴呢子禮帽插著金枝,胸前十字披紅,新娘是鳳冠霞帔大紅鞋,男的騎馬女的坐轎,一點馬虎不得,可憐姚依蕾向來以新派摩登自居,結婚之時還不是乖乖按照父母的意思來。

費勁一番周折,終於將新娘從姚公館接了出來,儀仗浩浩蕩蕩走在長安街上,由於排場太大,以至於堵塞了交通,路邊一輛汽車裏,一位身著長袍鶴發童顏的矍鑠老者用英語問道:“這是一場婚禮麽?”

坐在前排的徐志摩答道:“泰戈爾先生,您說的沒錯,這是極具民族特色的中國傳統的婚禮儀式。”

泰戈爾大感興趣:“我可以參觀一下麽?”

徐志摩猶豫道:“這……”

“那不是陳子錕麽,原來是他結婚啊。”坐在泰戈爾身旁的林徽因瞪起大大的眼睛驚訝道,“我還以為他會采取西式婚禮呢。”

既然是相熟之人,那泰戈爾先生的這個不情之請就很容易滿足了。

一路尾隨迎親隊伍來到東文昌胡同,這裏裝扮一新,街道鋪上凈土,門頭掛著紅綢子、紅燈籠,喜氣洋洋,熱鬧非凡,鞭炮炸響,喜糖紛飛。

最引人注目的並不是新娘子和新郎官,而是那一個個如雷貫耳的賓客大名,梁啟超、熊希齡、汪大燮、辜鴻銘,這些政壇學界的名人是陳子錕的老友了,自不必說,引起轟動的是直魯豫巡閱使吳佩孚大帥派侍從官送來的一幅親筆所書的“囍”字。

正在眾人還沉浸在吳玉帥帶來的震撼時,忽然又有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大內也來人了,一位穿前清補服的內務府官員代表退位宣統皇帝向藍翎侍衛禦賜黃馬褂巴圖魯陳子錕贈送了一對景泰藍花瓶。

吳玉帥和皇帝都派人來送禮,這排場忒大了,代表齊天武館來喝喜酒的閆志勇在人群中忍不住贊道:“真是人不可貌相,這才幾年光景啊,人家就混到這個地步了。”

旁邊有人道:“兄台此言差矣,陳子錕相貌堂堂,骨骼精奇,五年前我給他看相的時候就猜到有今天了。”

閆志勇扭頭一看:“哎,你不是前門外看相的那個胡半仙麽?”